第96部分(第2/4 页)
天子震怒,罢了卢植的职位。
而后朝廷调卢植回京,并且派遣司空张温,前去主持平叛事宜。
张温认为羌人骑兵众多,西羌战场上的官兵兵力又不占据优势。所以他就向汉灵帝建议,调遣幽州精锐的乌桓骑兵,前去凉州助战。
乌桓又被称为乌丸,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和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
西汉时期,强大的匈奴攻破东胡以后,乌桓人就被迫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
东汉末年,乌桓人大多都居住在辽东地界。
其中更是以辽西、辽东属国、右北平等三郡的乌丸族最为强大,他们甚至曾经甚至一度各自称王。
乌桓人居住在大汉的境内,名义上是大汉的子民。
他们居住在大汉的东北方向,为大汉挡住了东鲜卑、高句丽、以及扶余人的骚扰。
可以说,乌桓的人口虽然不算很多,但是他们的骑兵却是非常精锐。所以张温才想调遣幽州乌桓三千突骑,前去征讨凉州叛逆。
但是大汉国库一直空虚无比,再加上汉人素来瞧不起那些外族兵卒,所以从来不给他们发俸禄。
所以,乌桓人对于前去凉州拼命之事,就显得非常抵触。
三千乌桓骑兵在他们刚行到蓟中的时候,带领他们的汉室将官,更是侮辱了一些乌桓的士卒。
乌桓骑兵因为被人侮辱,再加上军中饷款一直亏欠,居然杀死汉室将官,开始举兵叛乱。
三千乌桓骑兵为了发泄,就开始在幽州烧杀抢掠。
幽州的骚乱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但是这个时候的大汉,正深陷西凉叛乱的泥沼之中,又如何会管这些叛乱的乌桓骑兵?
虽然去年年底的时候,大汉已经招安了西羌叛乱的众人。但是现在大汉国库空虚,士卒疲惫,所以仍旧没有理会乌桓人的叛乱。
自从匈奴被汉武帝击破,分为南北匈奴以后。南匈奴就向汉室臣服,北匈奴则往西边迁移。
随着匈奴的分裂,鲜卑逐渐摆脱匈奴的控制,占据了北方广袤的草原。
鲜卑人虽然占据的地盘很大,却是分裂成了很多个部落,彼此之间还经常交战。
所以北方的异族,一直未曾对汉室构成威胁。
但是在东汉末年,鲜卑却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那就是檀石槐。
檀石槐年少时期就有勇有谋,在部落之中崭露头角,而后被推举为部落首领。他一生南征北战,将分裂的鲜卑统一起来。
之后他更是在高柳北弹汗山建立王庭,向南劫掠沿边各郡,北边抗拒丁零,东方击退夫余,西方进击乌孙。
连番的征战,使得鲜卑完全占据匈奴的故土,构建成了一个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的庞大部落。
从此,檀石槐就开始对大汉虎视眈眈,无时无刻不想着南下占据那些肥沃的土地。
永寿二年,檀石槐率军攻打云中郡。延熹元年以后,他更是带领鲜卑勇士,多次在长城一线的缘边九郡,以及辽东属国骚扰。
汉桓帝忧虑鲜卑强大,欲封檀石槐为王,并想跟他和亲。然而檀石槐非但不受封赏,反而加紧对长城缘边要塞的侵犯和劫掠。
之后他更是把自己占领的地区分为三部,各置一名大人统领。此后,鲜卑威势更浓。
熹平六年八月,汉灵帝派乌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发,破鲜卑中郎将田晏由云中出发,匈奴中郎将臧旻率领南匈奴单于由雁门出发。
三人各自率领骑兵一万多人,分兵三路出边塞,深入鲜卑国土二千余里,准备打击鲜卑的嚣张气焰。
檀石槐命令东、中、西等三部首领各自率领部众迎战。夏育等人遭到惨败,甚至连符节和辎重全都丧失,各自带领骑兵数十人逃命奔回,汉军战死的士兵占十分之七八。
四万多精锐大汉骑兵,活下来的不到八千。至此,汉室对于鲜卑只能以防守为主,再也不敢主动进兵。
好在光和四年,檀石槐去世,时年四十五岁,其子和连继位。
檀石槐虽然是个枭雄,有着过人的谋略与手段,但他的儿子和连,却是一个贪财好色的草包。
现在的鲜卑虽然名义上都听从弹汗山的调遣,但事实上,很多部落的首领都心怀异心,开始蠢蠢欲动。
为了此事,和连一直想要侵略大汉,打个漂亮的胜仗,好震慑那些心怀二志的部落。
但是幽州的乌桓人,一直甘愿做汉室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