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徐珂《清稗类钞》第12册《电话 器电灯》,第6038页。但是,没过多久中国人又喜欢 上了电灯。洋人在街上竖起了几盏灯,中国人上街欣赏。1882年11月7日《申报》载 《论电气灯之用》一文这样报道:〃每夕士女如云,恍游月明中,无秉烛之劳,游观灯之乐 。行者,止者,坐于榻,倚于栏者,目笑而耳语者,口讲而指画者,洵可谓举国若狂矣。〃 《申报》1882年11月7日《论电气灯之用》。 眼镜……在中国人眼里,眼镜第一位的功能不是纠正视力,而是一种新奇的时髦装饰。《清 稗类钞》记载:〃自光绪中叶以后,妇女之好修饰者,亦皆戴之以为美观矣。〃徐 珂《清稗类钞》第13册,第6219~6220页。 让中国人惊讶的还有西洋的照相术。1885年王韬日记记述:〃同往法人李关郎舍,关郎 善照影,每人需五金,顷刻可成。益斋照得一影,眉目毕肖。〃《王韬日记》1858 年10月25日,第23页。1883年《申 报》刊登《论引见验看代以照相说》一文,主张把目前政府选拔官吏时被选拔者必须亲自到 京接受〃验明正身〃的制度,改为政府查看被选拔者的照片即可,说这样可以杜绝官场上的 行贿受贿现象。结果,一个参加选拔的候补官员认为既然让交照片,交上一张就是了,于是 在街上买了一张洋人印刷的美女照片送了上去,奇怪的是,他被帝国政府选中了。《汪穰卿 笔记》曰:〃某部试录事,试日,印结之外需照相片。一日,所司偶检之,乃有一女照片, 大惊,然其人已取矣。复试日,俟其人至诘之,直认为彼所交者,且曰:吾平生未照相,而 此间乃须此,期又迫,姑购诸肆,乌知其为男欤女欤!〃汪康年:《汪穰卿笔记》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第39~40页。 洋车的输入,令中国人的情绪更加复杂。1874年中国报纸就有广告:〃有外国小车出赁 〃,〃格外奇巧,客商欲坐者,请至本行雇用〃。所谓〃外国小车〃,就是从日本传入中国 的人力车,中国人俗称〃洋车〃。此车胶皮两轮,需人拉,车夫快跑如飞,风雨无误,百年 之内一直是中国城市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日本人在内的来到中国的洋人无不坐此洋 车。中国从此多了一个平民行业,此行业百年来养活了不少中国贫民,还养活了不少靠卖文 度日的中国文人……那些乘坐洋车的洋人指路时用文明棍敲中国车夫的毡帽,催促车速时则 用脚踹中国车夫的后脊梁,此种种帝国主义行径成了近代中国文学描不完写不尽的伤感素材 。  
洋人不是人(2)
洋人无论如何是低贱的,他们就是把中国车夫的洋车砸了,中国人在骨子里也是这样认为的 。有中国著名的一部话剧中的著名的一句台词可以为证:以装神弄鬼为业的穷极潦倒者唐铁 嘴在向国人演示他是如何把英国人制造的海洛因放在日本人生产的松软的烟卷中时说:〃东 洋的烟卷,大英国的白面,洋人们一块儿侍候我一个,这不是福气?〃……这部著名的话剧 就是在中国久演不衰的《茶馆》。 从帝国的官员到帝国的农民,他们对洋人鄙视的观点惊人的相似:〃非我族类,其人必异。 〃因此,对于洋人的一切,中国人向来是倾向于剔除的。大学士倭仁为了避免在可能和洋人 接触的总理衙门〃上班〃,故意从马上摔下来而请长假,当朝廷免除了他的职务后,他的摔 伤〃豁然痊愈〃。同样不愿意〃侍候洋人〃的帝国官员是另一个需在总理衙门〃上班〃的邓 承修,他上奏朝廷坚决要求免去自己的职务,说他〃宁愿战死疆场〃也不愿意和洋人打交道 。大学士徐桐……以后帝国悲惨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一个极端厌恶洋人的高官, 他的家在洋人居住的东交民巷的旁边,于是他每天上朝宁可从后门出去绕远路,也不愿意从 洋人的使馆门前经过。后来,他干脆把自己府邸的大门用砖头堵上了,并在门上贴上了这样 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以鬼为邻〃。1860年,洋人的军队攻打北京,亲王僧格林沁把 联军的代表二十多人骗到他的衙门府里捆了起来,三天不给饮食,审问的时候发出手谕,让 百姓自由前来观看。帝国的官员们官服整齐,脖子上挂着朝珠,左右卫兵均挎刀执戈,再把 洋犯人带上堂来。联军的代表刚提出抗议,僧格林沁亲王就用热烟袋锅子敲洋人的脑袋,让 洋人按照〃天朝制度〃跪下。这20个洋人的枪支、勋章和马鞍等物件,被亲王一一〃缴获 〃运往颐和园展览,展览的地点是一个叫做〃光明正大〃殿的殿堂。 中国民间对于〃侍候〃洋人的中国人也给予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