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2/4 页)
时就是块心病,现在好不容易由骆全接手了,他才不想再没事找事干。
“哥?我们是不是去马桂家看看。”张欢见朝正不说话,以为他又想事想出了神。
“啊,张欢”朝正拿定了主意,既然信神鬼之道,那就以神鬼之道对之“我们问问簸箕吧?到底马凤是不是要你帮他完成心愿,我也不太敢确定。”
“问簸箕?那不是丢东西找不到时才问的吗?”张问疑窦丛生。
“梦这个东西,胡思乱想还不如交给簸箕。”朝正说完吆喝小剑去找簸箕、镜子和秤。
簸箕占卜在晶都民间曾颇为流行。家中有物丢失或被偷盗,在告官不灵时,就会求天相应。簸箕占卜需三人操作。三人席地而坐,各竖直食指将出口正对南方的簸箕往上顶起。其中一最为德高望重者坐北向南,顶簸箕背端底部边沿正中,另两人东西对坐,顶簸箕出口两端。用秤钩将杆秤挂于簸箕右沿,秤砣置于簸箕中,在簸箕正中放置明镜一片。杆秤意谓公正,明镜意谓明白。准备工作做好后,坐北之人口念道“诸位神仙公正廉明,八方菩萨明镜高悬,海州晶都人氏某某丢失某物,请为是否为东家某人所盗?”若簸箕自动旋转,则是为东家某人所盗。若簸箕纹丝不动,则接着问下去“是否为西家某人所盗?”直至簸箕转动,方才结束。
这种查询方法既没有科学依据,也不是常识推理,全凭玄之又玄的簸箕说话,因此就算被问到确定是某人所盗,对方也不会承认,何况它还被屡次被证明是错误的。而这最终无奈的查询办法,并不是为了弥补过去的损失,只是为了防范未来的重蹈。不过由于它的普及,人们对它终有所忌惮,谁愿意被人背后议论指摘呢?
朝正拿簸箕说事纯粹是敷衍张欢,张欢却丝毫没有察觉,他老老实实地和小剑对托着簸箕角。
小剑倒是兴趣盎然。他从小常见大人顶着簸箕口里念念有词,多少回想伸手帮一下,大人都坚决不许,说小孩子做这个会短命,让他一边玩去。小剑不信这套,你越不给他碰,他好奇心越重。后来他私下里找阿利和大强玩过,大家自创了口诀每人问几个问题,只玩一次,三人就觉得索然无味,再也提不起兴致。大强说“簸箕开门,簸箕开门,我将来的媳妇打我不?”簸箕不动。“不打我?”簸箕还是不动。“打我的话,我能爬树不?”簸箕动了,左右晃了下。大强高喊着“不算,是你们的手动。”阿利和小剑笑得差点岔了气,他们好不容易收住声骂了他一句真没出息,就由他们俩来问。阿利咳嗽了声正了正色问“万能的簸箕啊,请告诉我将来会成为万元户吗?”簸箕不动。“千元户呢?”簸箕不动。“百元户呢?”簸箕还是不动,阿利着急了,满头是汗。“他会成为要饭的吗?”大强见阿利不出声,替他问了一声。簸箕动了。阿利一见,把簸箕一丢,大喊着“什么破玩意,不玩了。”小剑忙喊,“我还没问呢?”他和大强两个好不容易把阿利劝了回来。三人重新支好后,小剑慎重地想了想,最后决定还是先问些简单的“簸箕快来拜访,请告诉我一加一等于几?”簸箕不动。大强提醒小剑“你不能让它填空,你得让它判断。”小剑一想也是,又问“一加一是不是等于五?”簸箕转了。小剑忙看向大强和阿利“你们谁转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啊。你快点问吧,我们手都酸了。”小剑白了他们一眼,又问簸箕“一加一是不是等于二?”簸箕不动。“靠,问他还不如问只猪。”小剑骂了一句。三人把东西还归原位,出门下河游泳去了。小剑后来问过爷爷李才,为什么他们问簸箕,簸箕却乱答一切。李才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簸箕就当你大人看待,会真实回答你了。小剑却反驳道“不对,那都是封建迷信,不是科学的,我们老师就这么讲的。”“对,对,你们老师说得对。”李才见孙子大叫,忙附和道。小剑见爷爷这么快就同意自己的意见,觉得真没劲。后来渐渐长大,小剑也知道世上有些事是科学还解释不了的,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又渐渐对这些民间灵异之事有了些兴趣。但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人时,他从不招惹这些东西,他信奉孔子的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我离你八丈远,你奈我何?
320
朝正念了口诀问“马凤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未了?”簸箕转了起来,不仅仅是动,而且是转动,不受控制地很有规律地顺时针慢慢转动起来。小剑后背的汗毛又精神抖擞地僵直起来。张欢则面露喜色,眼角的轻微皱纹水波一样漾开来。朝正见事与愿违,只得硬着头皮问下去“马凤是不是要我们帮助?”簸箕转动加速,刚还象叶落浮水,悠悠地打着转,现在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