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白云飞和卓可都没有意识到,此时此刻,一位报社的摄影记者正在不远处一个制高点拍摄道南社区的全景。
那位摄影记者对自己的这张作品很满意,照片里的道南社区阳光明媚,冷清的街道上还有一对穿着入时的情侣依稀行来。这充分说明,道南社区的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有所提高,而道南棚户区的改造工程,也许会像歌中唱到的一样:充满了阳光……
第二天,这张照片配发在青州日报头版头题彭市长视察棚户区报道的下面。从宏观角度上说,这张照片为青州市上下树立改造棚户区的决心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微观角度上来说,这张照片改变了白云飞和卓可的命运…… 。。
62、和绯闻抢时间
关于魏大洪一案的,是否公开审理,市里一直在几派意见之间僵持不下。
一部分人坚持应该公开审理,这样被百姓关注的答案,只有公开审理才能服民心顺民意。另一部分人反对公开审理,甚至反对媒体对案件开庭的介入,他们的意见是魏大洪撞人案已经上升到关乎青州形象的问题上来。只有把这一事件冷处理,等风头过了,百姓不关心了再宣判,这样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对青州造成什么太坏的影响。
这一影响颇大的案件是否会公开审理,之前已经有全国性媒体在议论,而且指出:公开审判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原则上都应当公开进行,无论是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普通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以及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还是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全省性的重大刑事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全国性重大刑事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都应当公开进行。
议论归议论,到底公开审理与否,肯定会拖上一段时间。
白云飞一大早还没起来的时候,就有朋友给他打来电话,魏大洪一案要公开审理了。本来还准备睡个回笼觉的白云飞立刻睡意全无,没等司机小林来接他打个车就奔班上去了。
之前他也想过,现在法制民主化建设不断深化,不公开审理恐怕是于媒体于大众都很难交代。但是他没有想到,公开审理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除了他个人有公安方面的朋友会给他消息,组里专门跑公检法的记者也应该第一时间得到通知。这次,怎么会这么突然,不知道其他媒体是否也一样被闹得措手不及。
没到单位之前,白云飞在车上就打了一圈电话,显然所有媒体都是刚刚得到消息的。由于公开审理是早上九点钟举行,恐怕所有记者都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尤其时间这么紧,估计大部分媒体都无法办全手续及时进入庭审现场。明摆着,这着快棋是用来对付电视媒体的,因为报纸只要得到消息就可以写,而电视没了画面基本也就只能做简讯了。
无形中,白云飞突然感觉到,现在的有关方面越来越懂新闻了,而且懂得如何运用时间差。
不到八点,白云飞就走进了办公大楼,这对于做晚间新闻的同志来说是很少有的。毕竟晚上十一点才回家,第二天能来这么早,那得多雷锋啊。虽然今天很雷锋了一把,但是白云飞还是觉得大家看他的眼神不对,毕竟是有特殊采访任务的时候,早上六点来台里也有,不至于像今天这样回头率这么高。在同事那小心谨慎地敷衍和躲避的眼神之间,白云飞感觉到一种不详之感。
莫非主任的位置有定论了?自己落选了?那也不至于大家都神神秘秘地,好像他刚被刑满释放回来的似的。
管不了那么多了,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要报题、准备机器、准备好出镜词、联系好报道事宜,一系列工作要做呢。白云飞心里想,大家爱怎么看怎么看吧,和抢新闻比一切都是次要的。
大秀的确是位很职业的女记者,一早在那里准备妥当了,只等着他安排具体分工了。在白云飞进来之前,她已经打好了两份出现场要说的稿子给他看。白云飞扫了一眼就告诉她:“用短的那个吧,一会时间肯定很紧。另外,再叫上老吴,他跑政法比较熟,让他专门去办手续。你们俩和摄像提前走,我在后面处理好报题和审批的事宜马上过去。”
大秀点了点头,轻盈地闪了开去,只是在与白云飞擦肩的时候“嗯”了一声,似乎有话要说又咽了回去。
63、这不是暴殄新闻吗
白云飞没注意到这个细节,他只知道大秀办事他十分放心。这姑娘办事干净利落,一向不需要多废话,而且能提前想到白云飞想不到的细节。白云飞老和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