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啪啪的连拍了几大竹板。卓南雁的脸羞得一块红布也似,在满堂哄笑之中暗下决心:“我这时还不能习武,读书学文上若是再落于人后,可就丢死爹娘的脸了!”
当晚回到藏剑阁,卓南雁连晚饭都顾不得吃,便苦读《孟子》。无奈他这文字功夫差得太多,余孤天口不能言,他遇上了难题也无人请教,一夜熬红了眼睛,却毫无进境。
第二日范同文进了书堂,头一件事便吩咐道:“昨日那个要作‘大丈夫’的,站起来读书!”群童哄笑声中,卓南雁默然无语地立起身来。这群孩子已跟范同文学了三月,《孟子》已经通读了一遍,卓南雁却只会昨日教过的两章,没学的照旧不会,少不得错字连篇,又惹得众人大笑。范同文深信“严师高徒”的道理,瞅见卓南雁出错,拽过手来便打。卓南雁挨打时总是一声不吭,这一下更惹恼了范同文,一连三日,日日都要挑些差错,抽他板子。
几天下来,卓南雁便瘦了许多,倒不是读书有多苦,更多的苦楚却是来自心内的折磨。习武不成,习文不就,巨大的挫折让这快言快语的少年一下子沉默起来,脸上的线条也愈发瘦硬,只是他的眼神却变得愈发不屈与锐利。他身上还穿着风雷堡内带来的棉袍,虽已洗得干干净净,但终究是破旧不堪。
在诸多同窗学童眼中,这个病蔫蔫的清瘦孩子衣着残破,整天沉默不语,却又笨得总挨板子,实在是个落落寡合的“怪童”。他挨打之时,不少孩子便跟着起哄发笑。卓南雁是个倔犟脾气,先生愈是痛打,同窗越是哄笑,他愈是板着脸闷声不语。
便在卓南雁事事不顺之时,他却发觉跟他同住在藏剑阁的余孤天也是日夜愁眉紧锁,心事重重。他问了几次,余孤天只是摇头。卓南雁哪里知道余孤天心内的万千愁绪。
倒退几个月,余孤天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阴差阳错地跑到这个大泽野岛的魔教总坛,跟一群“魔子魔孙”混在一处学武习文。他每日里装聋作哑、屈尊降贵也就罢了,最难受的却是群童对他的嘲弄和不屑。
除了卓南雁叫他“小弟”,林霜月叫他“余孤天”这个名字,别人每日里都是“哑巴”、“哑巴”的叫着,轮到擦洗洒扫这些粗活累活,都要唤来这个年纪最幼的“哑巴师弟”来做。他这金枝玉叶受苦受累地一天下来,不免筋酸骨软,但众人却全不领情,那一个个瞧着他的眼神里,依然写满了不屑。
渐渐的,余孤天只喜欢一个人呆着,那时候他会小心翼翼地取出贴肉珍藏的那块玉。师父徒单麻曾说这是他重登大宝的证物,他一直将这玉视作自己的命根子,摸着那细腻的雕纹,品着那温润的清凉,他的心才会安稳一些。
余孤天还添了一个毛病,他喜欢上了一个人闭住了眼胡思乱想。只要一闭上眼,在那个一片昏黑的世界中,他隐隐觉得自己还是大金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太子。在那里,他有权势有父皇有一切,他会跟着那无所不能的父皇在猎猎旌旗下张弓狩猎,在紫色的宫殿中推杯换盏,在堆满了各种雪人雪象雪马的高楼广厦里叱奴唤仆……
但只要一睁开眼,茫然、无助和愤恨立即就化作一条无形的毒蛇,狠狠地嘶咬着他那颗孤寂的心。
这一日早上,卓南雁读书读到眼睛酸痛,忽发奇想:“天小弟这两天苦恼得紧,不知是不是练武不顺。左右无事,不如前去瞧瞧!”便信步向群童习武的湖滨走去。远远地便瞧见慕容行正带着群童练拳。
慕容行个子矮小,性子暴躁,拳法走的却是刚柔相济的上乘路子。今日他教的这一趟八卦飞星掌虽只九招,但每一招掌势变化繁复,步法更与五行八卦方位相合,极是难练。群童看了多遍都领悟不了,急得慕容行满头大汗,口中奶奶爷爷的不住乱骂。卓南雁在旁瞧着不由连连摇头,暗想:“这慕容师父性子太躁,这般教徒弟,十成功夫传不出一成去!”
慕容行这一急,群童心下慌乱,步法掌势愈发杂乱无章。慕容行越看越怒,骂道:“他奶奶的月牙儿偏偏今日没来,不然让她练两手,也好给你们这些蠢材开开眼……”忽见群童之中有一个瘦小的身影走步出掌,居然象模象样,细瞧却是余孤天。慕容行眼前一亮,叫道:“小哑巴出来,将这两招练一趟!”
余孤天红着脸应声而出。他当日曾跟徒单麻学过一套八卦连拳,步法也要配合八卦方位,这时将八卦连拳的拳理拿来暗中揣摩,居然打得形神皆似,没出半点差错。
慕容行大喜,展眉吼道:“瞧见没有,小哑巴这六根不全的人全练得这般好,这一招有什么难的!一个个的出来练,哪个再练不好,老子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