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能被一个女生夸字写的不错,不知道到底写的怎么样。
“写毛笔字太浪费时间了吧,直接找一个复印店去打钻几张多好。”华云最怕就是做没有创意的事情,一想到要写字还是重复写,他都头痛。
赵晓道:“普通的纸打这些字不够,我们得用3开的纸。这三张还是让学校的一位老教授帮着写的。这样的纸打印店里打印得好十块钱左右。我们这次出来是募捐,不是花钱。所以尽量节省着来。”
胡一伟很赞同的点了点头道:“是啊,这次帮林仪的父亲捐款,每一分钱都要无尽其用,不能浪费。幸好我有准备,来时带了笔墨,只要找一个地方写字就行了。”
王海道:“写字什么的,我最不怕了。华哥,我们去找箱子,找红纸去包箱子去。”
赵晓道:“还有,还有,再买几个小本,每一个人捐多少钱都要记上。不论多少,主要是让林仪看到有很多人在关心她的家。”
“我车里有我爸的一箱子笔记本,我去取,不用花钱的。”安然说着往地下停车场跑了过去。
“红纸我没有,可是我车里好像有胶水,我去取。”刘诗诗也跑开了。
胡一伟等人听着,这些人一个个这么年轻都有车,是什么来头啊?捐款出手都是一万,明显都是有钱人啊。
胡一伟不服,在这时要是连“字”都输了,他还剩什么了?
笔墨纸很快到了,商务区中央有一个休息区,里边就有供人休息的大桌子。
纸摊开,墨研好!
胡一伟看着华云道:“华云,好好写,有好字才能让人看着舒服,也能吸引人。”
胡一伟很似不屑地看了华云一眼。
书法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成的,更何况是好字。
“我只会行书,这个没问题吧?”华云说着。
第一卷第六十章被盯上了1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张怀瓘《书断》有云:“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
清代宋曹云:“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
行书如云行流水,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肥瘠相称。写得好让人赏心悦目。
行书在华夏流传至今,直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一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至今还是影响深远。
能写出一篇好的行书的,在s市现在的书法协会里,一个是胡一伟的父亲胡庭元。一个是s市大学的教授。
他们用来贴在捐款箱的字,就是这位教授写的。
平日里,这位教授一副字都是万元以下。这位教授轻易不留墨宝。
这次被赵晓等人打动,才勉强写了三副,而且是用完后必须送回去,不能损坏,也不能送人。
白纸是最先要来的,边上一家打印店的老板听到赵晓等人的描述,白送了几张。
白纸摊开,大大的a3纸快要占了桌子一半。
这时已经是上班时间,虽然是周六可是商务区还是人不见少。
当有人发现这边聚集着一群年轻人,还有几个箱子时就好奇的围了上来。
赵晓等人见人多了,就抱着箱子开始走到每一个人面前述说着林仪的家庭。
有人离开,有人掏出钱包开始投钱。
每一个捐钱的人,赵晓等人都会想办法留下名字,然后请这位写下一句祝福的话。
胡一伟酝酿了一下,就下笔了。
这纸上写的是林仪的家庭现在的情况,并请大家多多帮助,让林仪有重新学习的信念。
他的字不如父亲,可是也是练了十几年的,不说行云流水,也是有了一点赏心悦目的感觉。
在这里工作的大多都是有学历有修养的白领,有些人也是认识好字的。
胡一伟只写了一行字,就听到后边有人叫了一声好。
这是一位五十来岁的老人,他站在人群前边,看着胡一伟的字不住点头道:“不错,不错这一手字怕是要练十几年了,有点意思了。”
“谢谢您夸奖。”胡一伟向老人点头道谢,嘴角微微翘起,有些得意。
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