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但是,威廉的《德俄商约》改变了这一历史轨迹,由于商约扩大了德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使得德国上上下下普遍拥有了对自身经济发展的信心。
这严重扰乱了英国银行家的“剪羊毛”计划,因为不仅破产企业大大减少,最重要的是他们丧失了在股市和债市反复低位建仓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由英国银行家发起,得到不列颠政治精英支持的“收割德国计划”正式出炉了。
对此,威廉自然是一无所知的。
穿越以来,他的所有着眼点都是为了解决当下问题:《德俄商约》是为了扩大国内工业品市场,以使危机对经济造成尽可能小的伤害;发行公债、扩大内需的想法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再保险条约》则是为了暂时稳住俄国,给自己争取时间,其终极目的依然是为了彻底摆脱德国在大陆上两线受敌的不利局面。
至于对海军造船方案的干涉,也是他站在后世的角度,让德国海军少走一些弯路而已。
延续数百年的欧洲大国间的竞争始终是充满危险的,对德国尤其如此,当缺乏政治经验的威廉站在后世的角度来解决德国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却在不经意间把德国带上了一条更加险恶的道路。
第三十一章 交易所风云
新的一周开始了。
周一上午,布莱希罗德特意亲自来到柏林交易所的大厅里,在众人的关注中,他专心的向自己的交易员下达买入的指令。亨舍尔对于布莱希罗德亲自跑到交易所感到十分奇怪,要知道这个老家伙因为听力问题已经有三年时间没有踏入交易所的大门了。当他皱着眉头,隔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从远处迷茫的看向布莱希罗德时,布莱希罗德恰好向他投去了从容的一瞥。那自信的眼神刹那间便让亨舍尔充满了恐惧。
这一次,布莱希罗德的确是怀着必胜的信心,他希望在成功收割包括贴现公司和德意志银行在内的普鲁士金融资本后,使罗斯柴尔德财团领导的英国和德国资本联手德累斯顿银行和达姆施塔特商业银行,共同掌控德国西部的信贷市场。
德意志银行、贴现公司、德累斯顿银行和达姆施塔特商业银行虽然被统称为德国四大商业银行,但四家银行中只有前两家是属于普鲁士的银行,后面两家分别代表了萨克森工商资本和黑森天主教资本,他们和英国乃至法国金融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在德国统一前,德累斯顿银行和达姆施塔特商业银行便已经渗透至普鲁士中西部地区,尤其在工商业发达的威斯特伐里亚天主教地区,达姆施塔特商业银行在一般性工商业贷款中更是占据了统治地位。
1870年年底,在普法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刻,德意志银行在柏林宣告成立。这是一家主要由普鲁士中部和东部的新教工商资本和容克庄园主共同发起成立的商业银行,1873年后,由于吸纳了高达10亿马克的从普法战争赔款划拨出来的伤残基金等政府存款,从而开启了快速扩张之路。
1880年代,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德国西部地区成为德国各大银行争相角力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背景下,来自萨克森的德累斯顿银行,来黑森的达姆施塔特商业银行和代表英国或者说罗斯柴尔德家族利益的布莱希罗德私人银行,代表德国西部威斯特伐里亚地区犹太资本的沙夫豪森银行以及沿北海地区原汉萨城市的犹太资本,这五支重要力量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德意志银行和包括贴现公司在内的传统普鲁士银行在西部的扩张。
1888年,汉堡议会和帝国银行经过艰难的谈判,正式接受帝国马克作为该城市的唯一货币,从而结束了汉堡长达200年之久的主权货币历史。这也标志着德国西部地区的传统金融势力终于向新生的普鲁士强权资本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另一方面,这也促使达姆施塔特商业银行进一步向英国资本靠拢,和布莱希罗德的关系日益紧密。
德国当前的金融势力斗争不是犹太资本和容克资本的斗争,也不是天主教和新教资本的斗争,而是帝国的统一打破了旧有的金融势力格局,是一种自发的金融业再整合的过程。
1890年的经济危机,本来是一次很好的整合机会,但是由于英国资本的介入,以及剧烈的政治动荡反而让德意志银行一方损失惨重,德国的工业崛起也被延缓了五年之久。
……
布莱希罗德的确有自信的本钱,内森爵士和索尔斯伯里会晤的成果,他已然知晓。
他和内森都确信,在国家的荣誉和一宗不太重要的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