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页)
还是那句话。这是古代,没有柏油路,看看从西山乡到合浦的官道就可以大略猜到别的地方的道路了,日南郡的路只会比这条路更差,要运送的话那可就废老鼻子劲了,甄平在犹豫要不要做这个生意。
如果要做这个生意。那么首先甄平得解决从日南郡到中原的运输问题,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路程,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现在就看甄平敢不敢投入这个成本了。
林北为什么找甄氏做这个盐的生意?很简单,林北认为甄氏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家族。合作的几次都很愉快,另外,甄氏有钱,不是有小钱,而是有很多钱,有钱到什么程度呢?说数字可能不太形象,用个比喻吧,甄氏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大粮商,可以把甄氏看成是后世网络界的企鹅,由此就能想像甄氏的有钱程度, 用富可敌国来形容并不夸张。
有钱好办事,这个道理放之四海皆准,日南郡离中原太远了,要把盐运出来就得有路,除了甄氏,林北想不出有哪个世家能有如此巨资来弄这条堪比丝绸之路的长途路。
要让甄氏舍得投资这条路,靠说是不行的,得有利润,所以林北就想到了盐,希望能用这个暴利的生意打动甄氏,但是林北也没谱儿,前期投入太巨大了,林北不知道甄氏有没有这种魄力和眼光,修一条路或许几十年都赚不回来,但是从长远再长远来看,这条路肯定是值得的,对甄氏值得,对整个华夏而言值得,对林北而言更值得。
丝绸之路为什么那么出名?还不是因为丝绸之路打通了汉朝和亚洲欧洲各国的通道,使各国能互有来往,汉朝没有的能从别国运回来,别国没有的,能从汉朝买到,极大的促进了交流,这种影响力和造成的轰动连后世人也啧啧称赞,在华夏的文化中,万里长城是象征固守,而丝绸之路象征开拓,这两者同样伟大。
如果这条路能修起来,那么虽然比不上丝绸之路,也肯定是一项很伟大的工程,如果再用点心,从后世的越南穿过密林,经过泰国,缅甸,到达印度,巴基斯坦等地,那么就能和丝绸之路汇和,把海边和森林里的奇异物产卖到欧洲各国,这些恐怕比卖丝绸都还要挣钱。
别说困难,这当然很困难,但是丝绸之路也难,却照样能开拓,最远到达的地方是后世的意大利,所以说只要有心,这些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艰难。
现在,就看甄平的选择了。
甄平的脸色阴晴不定,甄平是甄氏在南越境的大掌柜,来之前甄荣吩咐过他,南越境之事他可一力做主,这个生意虽然是在南越境,但是很明显已经超出了甄平能决定的范围,不过甄荣远在中原,甄平自然不可能去询问,甄平现在就得拿出个说法来。
良久之后,甄平叹了口气:“大人,此事小人实在是做不得主,必须回禀于族长知晓。。。”
林北心里也叹了口气。
“不过大人。”甄平继续道:“小人本心里,确实也想做这卖盐的买卖,不若这样,我派甄十三跟随大人,前去日南郡,待得大人制了盐后,我便派人前去取回,大人,如此可行否?”
林北变叹为喜,这就表明甄平要做这个生意,只不过是因为不太相信林北能制盐,或者说不太相信林北能制出许多盐来,要是一车两车的那来回的运费都不够,不过只要林北弄出的盐足够多,让甄平和甄氏认为扣去运费后还有大把钱赚,那么甄氏就会做。
这一刻,林北对那句话深信不疑:商人逐利。(未完待续。。)
ps: ps:谢谢悟性这位书友的慷慨打赏,原来都打赏两次一万了,感谢,实在感谢。
第164章 启程
甄平离开的时候,林北和他都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
甄平认为,通过这次合作,就算这位龙神大人远在日南郡,同样也会和甄氏联系紧密,而交情就是靠平时的接触来保持的,甄平有信心,以后交情会越来越好。
“这位龙神大人好像对迁往日南郡并不抵触,倒确实是性格坚毅。”甄平想。
南越境被称为大汉的流放之地,越往南环境就越恶劣,同时更是远离中原这个政治中心,任何有雄心壮志的枭雄来到南越都估计会一蹶不振,但是这位大人却并没有,相反还能用盐这个暴利行业来吸引甄氏的关注,如果这位大人所言是真,那么等有盐了别的也都会有了,甄平莫名的想起了历史上的勾践。
“或许大人此次也是卧薪尝胆呢。”
林北满意是因为他发现商人在这一刻真的好可爱,别的人对日南郡不屑一顾,但是商人却不会管这些,只要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