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1/4 页)
卞吉气得都哼哼:“如此时刻。他却来辞行,不是那背主之人又是为何?”
林北不理卞吉:“元直,说说你的原因,为何要辞行?”
林北是真不信徐庶会是背主的人,不过说不定徐庶还并未认他为主呢。想到此处,林北有些伤感,原来自己果真不适合当那什么主公,看吧,人才都留不住。”
徐庶:“大人,此次大人被迫迁向那日南郡,虽是要避那官军之锋,却也是我等无能,未能保护西山乡,未能保护大人,徐庶深感自身才识浅薄,如果此时徐庶有那张良韩信之才,八万官军又有何惧哉?大人此时又岂会如此?大人,徐庶曾经有言于自己,要求学大贤,学得那治国经世之策,在这里徐庶学到了甚多,却远远不够,所以还请大人恩准属下,前往中原,求学大贤,等徐庶学得经世的本事,再回来为大人效死。”
“你是说你只是要求学?”卞吉瞪圆了眼。
“夫子,正是如此。”徐庶道。
刚才卞吉这么生气,是因徐庶可以算是他的弟子了,如果弟子背主,那他这老师还有何脸面,现在一听,徐庶并不是背主,而是想学更好的本事来为大人效力,卞吉的心欣慰了,同时也有些心酸,因为他没那个本能,教不了徐庶太多。
“元直,是我误会你了。”卞吉连忙上前,把徐庶扶起来。
“夫子。。。”
两人相对无言,基情无限。。。
林北心里也是一安,他就说嘛,徐庶这么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哪里会做出背主之事?原来是想再次求学,这样很好,有南越这次的经历,徐庶求学之途肯定会更进一步,等他学成归来,那徐庶就更厉害了,说不定会变成另一个卧龙。
“元直,你求学之事我准了,中原之地人杰地灵,能人辈出,不过你也不可妄自菲薄,以你现在的能力,已经能胜过许多人,据我所知,此时只有两人或可为你师,一为郑玄,一为庞德公,如若你寻到此二人,便虚心学习吧。”
“谢大人恩准。”
“孟获,那你呢。”林北又看向了孟获,期待孟获给自己惊喜。
“大人,孟获也想和徐庶兄同行,一同求学游历,请大人恩准。”
都想求学,都想上进,林北就喜欢上进的孩子,此去日南,那边人少,也不用孟获冲阵,所以虽然徐庶和孟获都要走林北也不担心,便也点头同意了。(未完待续。。)
ps: ps:第二更,月票迟迟不涨了呢。。。
第162章 面红耳赤
虽然三人要走(因为祝融夫人也得和孟获一起),却也不是马上就能走的,得等到庶民启程后到了交趾才会分开,这段时间,徐庶和孟获需要交接自己的工作。
崔兰听说两人要外出求学,要学到更大的本事回来报效大人,崔兰把自己关在了屋里一天,出来后就跟徐庶请教排兵布阵之道,徐庶也并不藏私,只要崔兰问,他就必答之。
林北听到后,也很欣慰,对卞吉道:“崔兰也用功了。”
卞吉捻着短须笑得相当开心,这些年轻人都很好,卞吉看到了希望,失败不可怕,怕的就是失败后就一蹶不振,想那前朝太祖出身鄙贱,大业未成之时也多有挫折,最后还不都一一克服?成就大汉四百年基业?
迁移的事情情在轰轰烈烈的进行,首先,农田是不能要了,安忠直去了农田,回来很是不舍的建议把农田摧毁,林北却言不用,就让农田放在这里,田里的水稻和地里的麦苗也都不用去管,任凭如此。
“大人?何故如此?”卞吉很是不解,如此一来,这些岂不都留给官军了?只要在此处守到秋季丰收,简直就跟白捡的一样。
林北却解释说这些农田官军必不会要,而是留给以后的一些流民的。
只要官军把黄巾击败,随之而来就肯定是南越境一段时期的大动乱,因为官军的目标是林北,那么四散的黄巾就没有人能去管,但是黄巾不管的话,这些黄巾酿成的祸事就大了,因为他们得要吃要喝,没吃没喝的时候肯定就会去抢去杀。可以想像,南越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会比以前更乱,因为黄巾再没有任何约束了,南越人民的日子也更苦了。
林北希望如果有流民能到这里来后看到这里的田地,随后能好生护养,最起码不至于会被饿死。这也算是西山乡寨留给南越人民的一份大礼吧。
安忠直他们其实也舍不得摧毁农田,农田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命根子,林北这么说,安忠直也不用纠结了,这样也好,当是做点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