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页)
运进运出。
学堂到西山乡的这条路林北并不准备光是学子上学的时候用,这条路以后还会肩负起把涪山珍贵的野生资源运送出去的重任,无论是以后养殖场的动物,还是以后栽种出来的粮食或药材,涪山很大,所以保持一条通畅的道路也相当的重要,那么石板路就必须了,如果不是现在没有条件,林北甚至想修柏油路或是铺铁轨呢。
林北的坚持,安忠直没有丝毫办法,他对卞夫子指眼色,希望卞吉能劝劝林北,卞吉却当做没看到,最后安忠直没招了:“大人,那这条石板路大人要修成多宽?”
安忠直在心里打鼓,觉得一丈来宽已经很吃力了,一丈宽的话就足够一辆马车通行,哪知道林北直接写了一个数字:“四丈宽。”
古代一丈是二点四米,四丈也就是九点六米,接近十米,能容纳三到四辆马车并行,如果西山乡人都用象车,也能通过三辆,林北认为这个宽度才是比较适合的。
安忠直脸已经有些木了,四丈宽的石板路,神都洛阳好像都没有这般宽的路吧?如果眼前的不是林北,安忠直肯定会说这家伙脑袋坏掉了。
“怎么?有问题?”林北见安忠直一直没说话,便问。
问题大发了,安忠直都想哭了:“大人,这四丈宽确实太宽了,别说一个冬日,就算一载也修不完这条路啊。”
林北想了想道:“先把地面平整,再铺石板就可以了,而山里的石头很多,想弄些石板很容易的吧?找些石匠切割石板,再找人专门抬回来,流水线作业,很简单的吧。”
林北真不觉得有什么困难,现代的时候甚至十来人就能修成一条路呢,虽然是用了机械,但是西山乡人不少啊,如果不够,还可以招些民夫啊,而且安忠直也说了,冬日里老百姓几乎没什么活干,来修路的话能发饷钱还能吃饱饭,老百姓应该不会拒绝的吧。
“大人,人不够。”安忠直直接道。
“那找人,乡里的闲人,县里的闲汉,都可以喊来修路,告诉他们能吃饱饭另外还有钱拿,肯定有人来的。”
“钱从何来,食物从何来?”
林北看了看甄定,甄定心说难道大人让我出这些民夫的饷钱?虽然甄定很服林北,要说一两百金甄倒也能出,但是一两百金明显不够工民夫的饷钱啊。
“甄定,你说过的吧?抓回来了长鼻兽你会给我丰厚的报酬?”
甄定苦笑,好吧,他还真说了,于是甄定明白了:“大人是说?”
“对,反正这些钱对我而言没什么用处,你们甄氏不是粮商么?就把这些钱一部份换成粮食,一部份交给安忠直。。和崔兰,让他们二人发给工人饷钱。”
钱对林北现在来说真没什么用,除非是黄金啊什么的林北还能收藏收藏,黄铜林北没有那心思收藏,再说了,如果真想搞收藏,这个时代随便弄点物什搁现代也是古董,远远比黄金值钱,但是现在有用么?肯定没有了呗,而之所以加上了崔兰,倒不是不信任安忠直,而是钱这个东西很容易使人变坏,两人互相监督,情况会好很多。
钱是林北的,甄定肯定是管不着也不敢去管的,别说林北拿出来,就算林北把钱扔掉,甄定也不会去过问,所以闻言点头道:“就如大人所言。”
甄定说话了,林北便问安忠直:“如此还有问题没有?”
安忠直叹了口气:“大人如此慷慨,忠直无话可说,定会把此事办得漂漂亮亮,不负大人的一片心意。”
ps:求收藏,求推荐。
第九十八章 皆大欢喜
安忠直已经心悦诚服了。
平心而论,无论他们修的是石板还是泥路,跟林北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林北在森林中行走如履平地,所以安忠直便是知晓,眼前的大人真是一心为西山乡着想,而且大人更是拿出了巨额的钱资,让冬日里的民夫们不光不会闲着,反而因为修路有饭吃有钱拿,这种好事除了眼前的大人能给之外,叫安忠直再去上哪里找去?此刻安忠直真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把此事弄得妥妥当当,一如那沼气池一般。
林北点头,又提了个建议:“今日你便可以写下告示,遣人张贴于周遭乡县,至于具体招多少人你看着办,我的要求呢也很简单,一个冬天,明年开春,这条石板路就得修好。”
安忠直一边盘算着需要多少民夫,多少石匠,还得需要多少牲畜,除了西山乡能出的人外,还需要招多少民夫,然后一边点头,虽然难度很大,安忠直倒是觉得很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