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页)
本钱虽然还没收回来。但从第二个月开始她就按文书的约定开始拿分红了。
她当然是很开心的。
如此。她三个铺子一个月租金收三十五两,现在又加上每月能从姚家分得二十两花红,这样算来,她一个月就能细水长流的稳定拿到五十五两的银子了。
就算那根雕作坊半年一年才能卖出一件成品。她也不担心没钱花用了。
她当初投了一百两的本钱。虽然姚家全部家产未必比她多。按寻常人的做法,她可以拿一半以上的干股了。但是她没要那么多。
她一个月要二十两要两成干股,也是仔细考虑过的。像她这样的情况。要两成真的不多。
虽然看起来姚家前期可能一个月赚不到二十两,或者赚的钱要全部拿来贴给她,或者有时候,某个月生意极好,某个月生意低谷。
但是她说得很清楚,她不计姚家以后家产会有多少生意做多大,她只以她最初投的一百两来算,将来若是她又投了钱,也是以她所投的本钱来算两成干股,不加上姚家的。
这样看起来前期她是得益的,可是等到后来姚家生意做大,等姚家积累的本金达到千两银万两银之后,她这个两成干股就不划算了。
所以姚家还是很会算的。
当初姚平回去只一个晚上,一家子便商量好了。
他们家相当于借别人的势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她这个投资者又不分他们的家产,还贴上不少的好点子,这等好事哪里去找?何乐而不为?
所以自两家签订了文书之后,姚家便跟乔明瑾联系紧密了起来,偶尔会带一些吃用的过来给她们娘俩。
当然这个事除了乔明瑾并无人知晓。她总要留一些后路。而明琦和琬儿见了,也只以为姚小哥是来讨水喝的。
她也不担心姚家人会欺瞒她。
那姚家短期内还要靠着她出一些主意的,他们家又没出过读书人,也没什么见识,还得靠着她出些生财的点子。
等以后生意做大了她也不担心。
一来她只以她当初投的一百两来算本金,只分她自己的钱。二来周家在那里,她可以狐假虎威利用一把,姚家哪里敢欺了她?三来,生意做大了之后,那二十两银子只怕姚家还不看在眼里的。
好在合作至今,那姚家看起来,还是那种老实懂感恩的人家。若不是乔明瑾的一百两及那些主意,他们家哪里开得起铺子,买得了马车?
姚平每次来都很是亲切地叫她“乔姐姐”。
每回来还都不空手来。或是自家娘和嫂子做的一些吃食,或是一些从山里收上来的山货蜂蜜或是糖块糕点什么的,两个孩子每次都有口福的很。
然后姚平每次都会在乔家坐一会,把这一段时间家里铺子的生意,走货的生意跟乔明瑾汇报一下。再从乔明瑾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或是指点。
一个月二十两银子,对于周六爷那样的人家来说,不算得什么。
不过对于在下河村生活着的乔明瑾来说,这些银子起码能让她们母女顿顿吃上干饭,再炒上一个肉菜,而不引得她心疼了。
而且还有三年花红收,很不错不是吗?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卖
姚平走后,乔明瑾盯着四个五两的银锭子足有一柱香的时间。
这些银子相比于她和琬儿刚搬出来时的十五个铜板,已是有着天壤之别。
十五个铜板连一升糙米都吃不起。以前看女儿不作声地咽下割喉的粗粮,她见之酸涩无比后来给女儿买回一些碎米煮粥后,也舍不得多放一把给自己添一碗
如今总算是口袋里有钱心不慌了。
果然还是白花花的银子比银票看着更有感觉。
除了有白花花的银子,家里也有了粮。
家里的杂物房又扩了扩,里头靠墙堆着十来个大缸,比之家里原先装水的大水缸一般只大不小。里面装满了云家村娘家那边运过来的谷子。
还有苏氏一家缴上来的四亩水田的租子。
苏氏一家还很贴心地把一百斤谷子都脱了粒送过来。
如今十来个缸子里,有两个大缸里装了白米,其余几个缸里则是装了谷子还有一些豆子、花生、芝麻等杂粮。
这年头没有铝打或是其他材质的谷仓,木桶虽然便利,但也不利于防蛀。还是这样黄泥烧制的大缸更利于存放一些。
在缸口上面覆了几层油布,再压着盖子,然后再在盖子上放上一块大石头,这样就能防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