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来的小鸡娃都有窝了。
每天天亮后,乔明瑾便和何晓春挑了几个鸡笼子进山,再把鸡娃放出笼,然后等下午兄弟俩回来,再用牛车拉回来。
那鸡极爱吃山里的虫子,又撒欢地跑。不知多高兴。这才大半个月,瞧着就长胖了一圈。都能拿去卖钱了。
这大半个月来,也不知怎么回事,岳仲尧一直没有休沐回村子里来。小琬儿天天在家门口等,也没见她爹回来。
每天看着女儿那张失望的脸,乔明瑾心里都是酸涩得厉害。
偶尔明珩和明珏也说这些日子在城里没见到岳仲尧了。两人哄着小琬儿说她爹可忙了,要是有空定是会回来看她的,小东西这才略略好过一些。
乔家乔父和祖母蓝氏听了明珏要去城里给人当先生的事,开始是说让明珏留在乔明瑾身边帮衬的。没想到支持明珏去的却是乔明瑾。
乔父和蓝氏也不再说话了,毕竟这一个月十两银子确实不少了。家里也是处处需要钱的。兄弟俩的笔墨纸砚,将来明珏赶考所要花的钱,哪一样不需要钱?
这晚。乔明瑾把这些日子攒下的钱都抖出来,全家数了一遍。
从前两日开始,就再没蒲菜卖了。就是下河村里那条河里零星的蒲菜都被乔明瑾拔了。
要是她够狠,怕是这蒲菜都会在下河村里绝迹。
不过好在这些日子,除了卖肥土得的钱外。卖蒲菜也是一个大头。十二文一斤,那东西又吃称,倒是卖了不少钱。
在卖肥土之前,家里已是攒了三十四两银子了,加上卖肥土得了十两多钱,就是四十四两了。
再加上这大半个月来卖蒲菜就得了二十五两银子。再加上卖柴、卖鸡蛋、卖其他东西得了差价、还有卖野鸡野兔得的三两多银子,家里现在总共有七十二两多银子了。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把钱数完,看着撒在床上的银角子和串成好多串的铜板。都高兴地咧着嘴笑。
不说明珩明珏几个,就是乔明瑾也是头一次看见这么多钱。乔家何曾见过这么多银子过?
姐弟几个俱都两眼放光,连小琬儿都在一旁高兴地拍手叫道:“好多钱钱啊!”
然后两只小手抓住银角子铜板在一旁直念咕:“这一块是一两,可以换十个一角的这一块是一钱,可以换一串圆钱”
小东西怕是还记得初次在酒楼里卖伞。要拿一两银子跟人换五十个铜板呢,还嫌人家给的一个不够。要一只手那么多
乔明瑾看着女儿,笑了笑。
这些日子,乔明瑾有空的时候,已是教她数数了。还让何晓春劈了很多把又细又削得滑滑地竹棍子给她数数玩。
明珩和明琦也在一旁跟着学。
字不认识倒是可以慢慢学着,但是不能不会数数。把一两银子当成一个铜板用可是要闹笑话。再说庄户人家的娃子,都是要到集里以物换物,卖东西换粮的,哪里能不懂数数?
乔明瑾也在下意识地教几个孩子一些浅浅的数字加减乘除算法。
小琬儿还在数数,也就会十以内的加减,一下子还消化不了那么多。
倒是明珩和明琦学得极认真,几乎乔明瑾教的姐弟二人都能消化得了。尤其是明珩,脑子好使,给出的题让他做很快就做好了,心算也特别厉害。
害得乔明瑾不知该喜还是该忧,这弟弟难道真的要走商途?
闲时,乔明瑾也会让他多看些书,正好明珏也在,也能多指点一下他。
另一边,何晓春也来了近一个月了,依着乔明瑾的要求,他的东西终于做出来了。
第七十六章 事成
乔明瑾看着何晓春做出来的东西非常满意。
家里从没买过笔啊墨啊之类的东西,她跟何晓春也只是嘴上说说,东指点一些西指点一处,也难为何晓春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把她要的东西,完完整整、无一相差地做了出来。
与乔明瑾记忆中的东西完全吻合。
本来以何晓春的手艺,做一个算盘,在选好料之后,即便再怎么细打磨,两三天也能做好一个了。
可愣是花了一个月才做了出来。
当然何晓春做的也不止一把算盘。而是好多好多把。
这年代没什么专利权,这东西做出来,别人瞧着好用,必是会模仿着做出来的。
这年头不说木匠多着,就是普通的庄户人家里也都有一两个会做些木工活的。且这东西并不难做。
不能阻止别人模仿,便只能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