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1/4 页)
“公使阁下,这是符合英国利益,如果英国可以得到这种飞机,皇家海军的力量将会得到加强,而阻止德国人得到飞机,则避免了皇家海军遭遇日本海军的下场,所以,海军部希望阁下能够仔细考虑这一条件”
如果时间能来的急的话,海军部也不会绕过外交部,直接向驻华公使提出这个建议,海军部用了太长的时间去确认战果、确认中国陆军使用武器,最后等到海军部作出决定的时候,接到外交部指示的驻华公使和驻日大使已经开始在中国和日本展开了他们的外交活动
“的确,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英国的利益,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一个因素,那就是这会不会激起中国人的反对,尤其是迫使中国政府向私营公司施加压力,会不会导致影响英国的其它政策,作为驻华使,我可以向中国人提出要求,但是以此作为筹码却极为不智的选择”
虽然没有直接反对,但朱尔典就是就事论事的站在外交官的立场回绝了亨利斯的要求,同时又解释道
“亨利斯少校,你必须要看到一点,现在因为这场战争,在亚洲为了长远利益考虑,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只有如此,才能维持整个英国的利益”
“但是,公使阁下,如果德国人得到了这种飞机的话,对皇家海军而言,将意味着一场灾难”
灾难
朱尔典的眉头微微一锁,他知道亨利斯说的是事实,但他同样知道,现在很多国家都欲在这个时候在中国发挥最大的影响力,过多的条件只会把这个国家逼向其它国家的怀抱
“灾难,灾难是可以通过其它办法制止的”纟
第310章 法兰西的需求(求月票!)
第二卷中国,一个春天的开始'第310章法兰西的需求(求月票!)——
第310章法兰西的需求(求月票!)
京城东『交』民巷与台基厂『交』口的西北角,这里原是纯亲王府的宅地。清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法军占领了肃王府,11月签订《北京条约》,允许法国在北京设使馆。法公使葛罗即要求“租”此府为其使馆。因第一代肃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清朝开国功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事关大清脸面,清政fǔ难以接受,提出可将宗室景崇府(纯公府)租给法国。法使拒不接受,奕欣同意其可自行修葺,并准许在府西『花』园空地自建房屋,一切修缮费用,均在每年一千两租银内扣除,法方才同意。由此,这里便成为了法国驻华公使馆。
作为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列强之一,尽管这个国家早已衰弱,但多年来,法国在京城公使团的影响力仅次于英国,这意味着其对中国的影响力于某程程度上,仅次于英国,不过在最近几年,法国似乎没落了。
其实也不怪,数十年的政治动『荡』,尤其是错误的海军政策导致的法国海军颓势,导致了在这个海权时代,法国的影响力日渐势微,而在远东,美国和德意志这些后起之秀的挑战,尤其是最近十年间日本的崛起,更致使法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在欧战爆发之后,作为最重要的参战国,几乎一夜之间,法兰西这个传统列强在亚洲的影响力降到了最低,如果不是其在亚洲拥有那么几块殖民地,或许,这个国家会向德国一样,直接退出亚洲。
不过即便如此,法国一直尝试着在中国施压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作为主要的参战国,对于亚洲法国有着自己的需求。
此时,在法国驻华公使馆的公使办公室内,法国驻华公使康德正在那里仔细的审视着在此前中国表示愿意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时提出的三项参战条件。
在中国参战之前,袁世凯表示中国可以考虑加入协约国,但无出兵欧洲之力。而无论是对于英国或是法国而言,都不认为需要中国的不出兵,只是需要中国在『精』神和物质上尽可能的进行支持,就是尽了盟国的义务。
尽管现在中国早已参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法国对于中国的态度却正在发生着变化,准确的来说是随着欧战的发展,法国的态度迅速发生了变化,这场战争的规模远远超出法国的预料,短短数月的战争,导致近百万士兵的伤亡,而现在,欧洲前线却陷入了似乎看不到尽头的堑壕对峙战,战争的残酷,尤其是前线需要大量军队的现实,使得法国在不经意把视线投向了远东,投向了中国。
“甲、协约国垫款整顿中国兵工厂,英法派专家指导中**火工业;乙、各协约国没经中国同意不得签订与中国有关的条约;丙、各国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