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页)
祖宗的注视之下,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关键所在。意思就是让村里的人,不要忘本,不要忘记祖宗,时刻在心中想着祖宗,然后做无愧于祖宗的事,然后说无愧于祖宗的话。
想起刚落笔时的欣喜,想起这部书面世后的结果,我曾一度为之兴奋。写到后来,悲伤之情不能压抑,不知从何写起。
这时候,我想起一件趣事,实录于此,以博大家一笑的同时,来结束我这本不成气候的书。需要说明的是,此故事与大家无任何联系。我把它放在这儿,只是我猛然想起了这个故事。也可以这样说,这个故事是我吃饱饭没事干,瞎编出来的。
——有位乡下人进了城,城里人请乡下人吃饭。乡下人想啊:还是人家城里人懂礼貌,见面还没一个时辰,人家就请咱吃饭,那就吃吧!
乡下人往桌子旁边一坐,城里人就叫饭店跑堂的小二:小二哥,今天我请一位远房亲戚,有好酒好肉尽管上。小二一听,脸上挂满了铜板,赶紧吆喝出一大串好肉好菜的菜名来。随后,小二端来四五盘好肉好菜,还提来二壶好酒。城里人喝酒非常实在,除过他本人之外,还招呼身边的其它朋友。
乡下人看了特别感动:来,咱兄弟俩再干一杯!
城里人见状,忙说:兄弟,你不能再喝了!你要再喝,人家会以为城里人欺负乡下人呢!要不你来点可乐?
乡下人听了,连忙点头:行,哈哈可乐。好!非常可乐。好!
然后大笑。笑过之后,感觉有些不对劲:城里人怎么不见了?
大家可以想象到后来的故事情节——乡下人要走,店小二不让他走:你不把帐结了,老子把你的两条腿砍下来喂狗,你不信是不是?还哈哈可乐呢!你见过可乐吗?还非常可乐呢!你喝过非常可乐吗?
那位乡下人是谁?
那位城里人是谁?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录
第七章 录
张尧乃二十二世茂生、茂喜之父,小名叫通荣,属狗,出生于公元一九一零年,于一九六七年农历三月初六下世,享年五十有七。此人与异族祖父邢相禹同学,文化程度为高小,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还会编剧,是村民公认的一位能人。
——摘文代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附录一:同族伯父张尧一篇遗稿
附录一:同族伯父张尧一篇遗稿
余五十二岁,见我张氏茔谱腐烂不堪,多次与同族长幼商量,谁知思想散沙,意见纷纷,致之不能如愿。是以本枝排列相传后世,愿悉知我张氏之来历也。余虽未见书籍,不按旧谱,以听信先人传言,结合之时势,遂拟稿,希后代聊知一二。
我县原名秀容县,建城于冯村、上曹庄之间,未见实迹,乃听传言耳。于明初洪武二年,有明朝大将军常遇春,在梦中传令剿杀秀容全县,鸡犬不留。我祖张兴,于洪武四年,由朔州马邑县圪针沟迁来。我氏原籍是不是圪针沟,也未可知。当时张兴与表兄邢玉二人同居寺庄村,分灶下户,本固枝荣的流传现在,到今已二十一世了。
南观音原系我祖在家供奉,迁移时恭背于此。后建庙于寺庄村西头南巷,坐南朝北,与我祖茔背靠而立,于公元一九五八年铁路改线,又改修白石干渠,观音庙不能存在,将庙拆毁,敬移金像,奉请于大庙、奶奶庙内,至今供奉于此矣。
张尧亲笔
公元一九六三年正月初三日留念
大可注:
1,张尧乃二十二世茂生、茂喜之父,小名叫通荣,属狗,出生于公元一九一零年,于一九六七年农历三月初六下世,享年五十有七。此人与异族祖父邢相禹同学,文化程度为高小,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还会编剧,是村民公认的一位能人。年青时任忻州城紧霞(取其音)厂掌柜,后回村担任村里的会计。依照本村张氏辈份排列,他老人家与我父亲同辈,我应该称其为通荣伯伯,但我对他老人家没有印象。倒是他老人家的爱人——我称通荣大妈,印象还是有的。
2,第一自然段中的“本支排列”,原文为“本枝排立”。
3,第二自然段中的“流传”,原文为“留传”。
4,第三自然段中“常遇春”,原文为“常玉春”;“圪针沟”,原文为“克针沟”。 。。
附录二:寺庄村张氏邢氏族谱编排体例
附录二:寺庄村张氏邢氏族谱编排体例
本谱从明朝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一年)至公元二零零五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