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大掌櫃:“不用谢,这是我份内的事。化龙,干采购并不难,只要尽心竭力,细心谨慎就行。我们药业的总管二老爷龙会长,待人谦和礼让,只要你干得好,他会不断提拔你的。”
余化龙:“大掌櫃教导得是,谢谢大掌櫃关照。”
整个工作并不很重,外出采购之余,他经常到库房帮上可表哥的忙,有时也到弘仁堂帮点小忙,很得大家的喜欢。
走马岗那边货櫃做好,一切准备亭当,抽了个逢场天,开业了。龙会长也来祝贺,场上的一些商家也跟着来祝贺。管上学特请石桥铺的杜老板复制了一块“弘仁堂”的门匾挂在门额上,上学也在这里坐堂行医。
龙沛潇以重庆市商会副会长的身份,率管代朋、管上学父子专门拜会了走马岗商会会长王某,请他多多关照。王会长见管氏父子来头不小,也对弘仁堂分号礼让三分。加之管上学每旬有三天在此坐堂,妙手回春,唐大哥经常来店看看,以自己的例子现身说法,影响迅速扩大。同时药铺的药材品种众多,价格合理,因此,附近一带药铺都在此进药,由此走马岗的弘仁堂不仅很快站住脚,而且迅速打开了局面。销售额日渐增加。管代朋将东厢房三间打通,而与门面通连起来,形成了有六个大房间的格局,除留一间作医馆,其他五间皆作陈列药材之用,供买家选购。他每间做了靠壁的大架子,中间留着过道,将各种药品按类分格存放,标上药名、价钱,让买主十分方便,一目了然。每间屋都有木格窗户通风。他还专门定制辆两轮小拖车,供出货用,十分方便。
正房三间,老俩口住东间,西间留予上学,逢场天的头天他要赶来开业,需住在这里。西厢房一间为余化蛟住房,另两件作库房。
一次管代朋、余化蛟去贵州采购药材,在桐梓收购了一批杜仲,听到当地人说,附近绥阳县的人种杜仲的不少,决定去一趟绥阳。走了两天才到绥阳县城。在城里药市上打听到真正产杜仲的地方在京竹里高滩沟一带,还有五十里山路才到得了。翌日又走了半天,才到了高滩沟。高滩沟是一个宽平的山谷,并没有什么杜仲,一问种杜仲的还要再往山里头走,又走了十来里,到了上坪村,一看,漫山遍野都长满了杜仲和枳柑。
当晚找到一张姓大户家借宿。第二天收购了几百斤各种药材。
这时管代朋突然有了个新的想法,何不在此设个收购点,请张家大户代为收购,他付以一定的酬金。说干就干,当即与张大户商量,张大户感到举手之劳,又落得有收益。何乐而不为呢?当即答应。他叫当地人赶着骡马运到桐梓,再运回重庆,虽然运费增加了点,但收购价低,反而大有赚头。
以后在杜仲收获季节,管代朋、余化蛟一行常来京竹里高滩沟,上坪村,与村中药农混的很熟。尤其是张姓大户处的极好。这为以后明末天下大乱全家避乱到上坪村打下了基础。
这年八月,春红生了长子世选,大排行是老二。
时间又过了二年,管代朋在走马的药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年关前,管代朋与余成慧去石桥铺看春红又生的二儿子世臣,踩滑了一个小石子,将脚扭了,余成慧在附近找了付滑竿,抬到了石桥铺。管上学立即用银针止痛,用手将脚复位,在石桥铺休息了十多天。于是他感到自己老了,想到药铺的接班人问题。他与上学说道:“年岁不饶人啦,不服老不行,走马岗的药铺怕要交给你大哥上可啦!”
管上学:“爹,上次谈开业的事,我就有这个想法,只是大哥不想去,所以我没有谈。这次不能再耽误了,他历练了几年,已熟悉药材,更主要是他应有自己的产业,作兄弟再怎么帮,只能帮一时,不能帮一世,路,还得他自己走。”
管代朋:“上学说的对,哪能帮人帮一辈子,自己不创业的?说穿了你做的再好,再久,都是为别人做。应有自己的长远打算,否则你老了,做不动了,谁养活你?”
于是管代朋叫余成慧去把上可替回来,他们父子二人推心置腹地谈一谈。
一会管上可来了,管代朋十分严肃地说:“上可,爹看来是真老了,快不中用了。”
管上可:“哪的哟,爹还健壮的很!”
管代朋:“上可,爹找你来想给你们两个商量件事,你在龙家已干了四年了,没出任何事故和霉烂现象,算是对得起龙家了。现在我想把走马场的药铺交给你,让你去经营,余化蛟仍协助你,作你的助手,趁我还能动,带你一段时间,你就可以自己单独干了。经过这几年的药材仓库管理,对药材你已很熟悉了,上可你应该为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