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头对陈进一本正经道:“小进啊,这次你下放到我们柳坪乡来锻炼,就要好好干。我,你初九叔我们整个吴家村都支持你。”
陈进的心里一阵惭愧,说老实话他现在就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每天跟着吴初九无所事事,还颇有点乐不思蜀。没想到这位平时不苟言笑的大伯不但对自己寄以厚望,还对自己评价颇高。联想到前世自己出事之后,哪怕后来发了家回到老家扫墓、祭祖,已经白发苍苍的大伯对自己从来不假颜色,原来症结就在这里。
“谢谢大伯。”陈进连忙道。
“大哥,你刚才好象漏了我,我可是小进的亲舅舅。”吴海强笑呵呵道,接着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道:“小进,以后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尽管跟舅舅开口,舅舅也支持你。”
吴海云对吴海强这副暴发户的强调好象有些不满意,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大叶茶,指着不远处正在小别墅的墙上装着空调外机的几个工人道:“老三,你今天拉这么大架势,装了这么多空调,我跟你说根本没用,咱们村的电压连一台空调都拖不起。”
吴海强愣住了:“怎么回事?连一台空调都拖不起,这不可能吧?”
“有什么不可能的,三哥,你现在是城里人,一年也来不了几次。别说是空调了,做晚饭的时候,插了电饭锅,就是连电视都开不了,屏幕整个儿都扭了。”说着,吴初九指着外面的电线杆苦笑道:“你看看,咱们村的这些电线都是二十多年前刚刚通电那会布的线,这些电线的容量都太小。现在村里家用电器都多了,根本不够用的,而且都二十多年了,老化得厉害。”
“拿还不赶紧换。”吴海强连忙道。
“换?拿什么换?你又不是不知道柳坪乡的情况,穷的叮当响,不光我们一个村,全乡三十二个村都有这种情况。乡里没钱,村里就更没钱了,你问问大哥,现在村里还有多少钱。”吴初九的头摇得象拨浪鼓一样,说着看了看一脸郁闷的吴海云,打趣道:“三哥,你现在可是大老板,要不你出点钱,帮咱们村里改造一下电路,这样你的空调也可以用了。”
前两年,吴海强是为了在村里弄块宅基地,建栋小别墅,在村里好好显摆一番这才出了十万块钱给村里修了一条路。如果要改造全村的输电线路,少说也得二三十万,为了用几天空调,花上几十万,他才不会干呢。坐在那里一声不吭,还偷偷地看了看吴海云,要是老大开这个口,他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老六,别拿老三开玩笑。他的钱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是辛辛苦苦挣的。咱们村现在还欠着老三的情呢。”吴海云皱着出声制止道。
吴海强听到吴海云的话,顿时偷偷地松了一口气。
“眼下粮食的产量不高,谷价又不高。现在每亩地杂七杂八的税费加起来要四百块,如果遇上老天爷帮忙,收成好,乡里收粮不打白条,勉强还能应付。如果遇上灾年,乡里再打个白条什么的,那就难了。如今村里的人口又越来越多,好在那些年轻的伢子出去打工的不少,不然这日子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过。”吴海云紧皱着眉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是个要强的人,眼下村里的情况眼看一年不如一年,他这个当支书的心里也憋屈。
“既然谷价不高,那为什么非得种粮食?”陈进忍不住插口道。
“不种粮食,种什么?”听到陈进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吴海云不由愣了一下。
种地,种地,种的就是粮食,吴海云不明白陈进为什么会问出这样幼稚的问题。吴初九和吴海强也诧异地看着陈进。
“种菜呀,既然谷价不高,那咱们就种菜买菜,如果种大棚的话,一年还能种上好几茬呢。”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怎么都不明白,陈进也有些诧异地脱口而出道。
“种菜?”吴海云反应过来,摇了摇头苦笑道:“菜价或许是比谷价高,你说的那个大棚我也见过听说过。但是,咱们这个穷山沟里,种出来的菜卖给谁去?菜可不比粮食,粮食是国家统一收购的,留出自己吃的,可以全卖给国家。但是这个菜得要自己去卖,万一卖不掉就得烂在地里,谁敢冒这个风险。”
吴海强和吴初九听到吴海云的话也不住的点头。
陈进看了看他们,这才想起自己脑子还在延续前世的固有思维,这个时候象吴海云、吴初九这种边远地区的基层干部,还没有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观念。不知道绿色蔬菜、精品蔬菜、高山蔬菜这种概念。
陈进在前世有个生意场的朋友,原本房地产做得好好的,突然改行开起了农庄。陈进也曾应邀到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