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人正在床上盘着腿坐着呢(打坐)看见刘丰进去以后老人对刘丰说:小丰,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刘丰想了想说:不知道呀!你没有告诉我,叔叔也没有和我说,他只说你是个好人,让我和你学习东西。说你比他强。老人笑了笑说到:你说的对,你和我学是比和他学强,但是,你要和我学习东西是要吃苦的,你能挺住吗?刘丰问老人:吃苦?能比炒菜还苦吗?在刘丰的印象里,学炒菜是最苦最累的了。老人看了看刘丰说:差不多吧。刘丰马上回答说:行,我能行。老人又说到:既然你能行,那你就和我来吧。刘丰和老人来到了大殿的里面,大殿里面有一尊雕像,前面摆放着一张供桌,供桌下面是一个蒲团,供桌上摆放着香炉和烛台,刘丰看着雕像,那是一个老头骑着一只老牛。刘丰正在看着,就听见老人对他说:小丰,你在蒲团上跪下,刘丰听话的在蒲团上跪了下来,老人又说:你冲着雕像磕三个头,刘丰磕了三个头以后,老人说:你知道这个雕像是谁吗?刘丰老实的回答:不知道。老人接着说:我是学道之人,这尊雕像就是我们道教的创始人。也是道教的鼻祖“老子”我们修道之人就是外面俗世中所称的“道士”老人说完点了三支香,让刘丰站起来插到香炉之中。做完这一切以后,便领着刘丰出了大殿。两人又回到了老人住的屋子,刘丰问老人:师父,修道是干什么的呀?老人看了看刘丰,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却问刘丰:你知道我今年多大岁数了吗?刘丰看了看老人,摇摇头说:不知道,但你一定很大了。比我叔叔要大的多了。老人看着刘丰哈哈大笑起来,说到:我今年已经一百多岁了,是比你叔叔大多了。按照刘丰当时的思维,他并不理解一百多岁是多大。但是肯定很大。老人接着又说:我现在要教你练功,刘丰连忙问:什么是练功?练什么功?老人接着说:我要教你练的,是一种修炼的功法,现在和你说了你也不懂,你只要照我说的练就行了。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你以后就要正式叫我师父了,懂了么?刘丰想了想说:懂了。这时师父说了:小丰你过来。刘丰来到了师父的床前,师父从床前的柜子里拿出来一本发黄的书,递给刘丰说:这就是我要教你修炼的功夫。刘丰接过了书,马上又还给了师父,并说到:师父,我不认字啊。师父笑了笑说:没关系的,我一边教你识字,一边教你修炼功夫。就这样,师父上午教刘丰练功,下午教刘丰识字。
时光荏苒,一转眼,五年过去了。刘丰已经十二岁了,在这五年里,刘丰和师父学会了不少知识,师父是个博学的人,五年里刘丰不光学会了,师父教的“两仪真经”上的运气行功的方法,并且听师父说,还达到了功法的第三层。同时,师父还教了刘丰初中三年级以下的所有课程(除外语)还有中医,中药知识。和用水果酿酒等一些知识。还有一套配合“两仪真经”使用的步法(轻功)“玄玄步”师父说:如果要是把这套步法练到极致,就是子弹也不一定打的到。听了师父的话以后,刘丰对这种步法,无形中重视了起来。当然第一重视的还是“两仪真经”据师父说:这本真经是从远古时传下来的,另外,师父说,师门也没什么名称,也没有什么传人。就是每一代的传人,在一定时期出外云游一次,来寻找自己的接班人。师父是因为躲避战乱自己跑来的,师父原来是一个学校的老师,在抗日战争中妻子和孩子被日本鬼子杀死了。他自己逃了出来,就躲进了山里。正巧,因为战乱师父的师父,没有下山去寻找传人,他见师父有文化,又没有了什么牵挂,就问师父愿不愿意拜他为师?师父在想了一天后,就答应拜他为师。师父的师父在教完师父所有的功夫后,见师父已理解了他所教的一切,便把道观扔给了师父,自己云游去了。至今不知所踪。
自从刘丰识字以后,师父就把他床头书架上的书让刘丰看,并对刘丰说:你先自己看,有不懂的地方在来问我。我在给你解释。这些书,都是历代传人留下来的,什么都有,包罗万象。有的书都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医,卜,星、象,武功秘籍,诗词曲谱应有尽有。在这五年里,刘丰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当年师父上山避难时,带来了他家唯一所剩下的东西,一管萨克斯,刘丰在练功之余,便和师父学会了吹萨克斯。还不时的和哑巴师兄上山采中药,然后,按照古方制成丸散之类的,让哑巴师兄拿到山下去卖,这也是我们三个人的生活来源。
在刘丰十二岁的春节时,师父把刘丰叫到了他的屋里。刘丰一进屋,师父对他说:坐吧,小丰。看见刘丰坐下以后,师父问刘丰:小丰,上山几年了?刘丰说:五年了师父。那师父教你的东西你都学会了么?刘丰想了想说:学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