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才,倒多给他一些增长学识的书。其他人尽了心也就是了。”
见惯了贾府内人情势利的紫鹃不由得目瞪口呆。
姑娘这样送礼……
接礼的小姐们也就罢了,若是那些夫人奶奶们,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不知道该想些什么呢,就更不要说那些碎嘴多舌,最爱编排主子的下人们了。
只是,这样做,果然是小姐素日的脾气啊!
这么想着,她便站在那里,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听话去办。虽说这是姑娘的脾气,她却是未免担心因这件事,她以后受气,更怕她被人看不起。
黛玉喝着茶,但她心思剔透,不管是哪个灵魂,都称得上的是敏感多心的,自然看出了紫鹃的为难,见舱内也没别人了,便放下了茶盅,维持着那种清雅,甚至给人感觉有些柔弱的语调开了口,“说了,我只尽到自己的心便罢。我们后头的那些船,那些金银,说是托了到舅舅那儿保管,几年之后,你当还能有多少还我?这便是最大的礼了,只是这样的大礼尚且不见得能满足人心,我们在这小事上小心翼翼做什么?”
紫鹃更说不出话来了。
即是为姑娘的话惊心,更是没有想到,她的心底居然是如此的明白。
当初,林家姑老爷去世的时候,黛玉哭昏了过去,后来大病一场。包括丧事在内的一切事物,均是琏二爷操持的。整个林府当时每个做主的人,所有事物都落到了琏二爷的手中。
因为在姑老爷过世前,也是拜托过他的。
紫鹃一直在黛玉身边伺候,虽然不曾管外面的事,却也知道一些——一个叫林复归的管家试图见姑娘,却被拦在了院外。人死灯灭,她也看见,一个个林家的下人,但凡念着旧主的,就多半被打发了,剩下的,却都帮着琏二爷了。
即便是从小跟着姑娘的王嬷嬷,也被贾琏以“年老”的理由,“安置”了。
后来,琏二爷卖了林家在扬州的别馆,说那不是祖宅,也没必要留着;打发了那些下人和姬妾,后来又说,除了姑老爷临终交托给贾府的姑娘的嫁妆之外,其余的,剩下的财物都交给宗族了。即便连那些古董也变卖了。最终,姑娘开口要了那笔钱,得到了二十万两的皇家银庄银票。
紫鹃心里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的。
但是一来她知道的不多,二来又害怕让姑娘多想伤心,更是伤身,便什么都没说。
却不料,姑娘虽然似乎什么都没过问,一切却都清楚。
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更知道这些事情没有她置喙的余地,紫鹃迅速的离开了这个小房间,做事去了。
看着紫鹃近乎逃走的模样,黛玉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又去看书。
关于这件事,她怎么会不明白?即使是那个原本的黛玉,其实也是明白的。只不过,她见得不如她多,从小又养在深闺,所以未必能够很清楚,对自己的那些亲戚们,对于亲情,或许又有太多的信赖和依赖。乃至于,渴求。
这些东西,是会蒙蔽眼睛的。
但是,有风清记忆的黛玉,却很明白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
林家数代候门,却只在金陵,昔日太祖迁都也并未随行。兼且人口单薄,子孙只是多好诗书,又嫡系单传,数代积累下来,兼之少了那京城的迎来送往,虽是没有那般富贵与人脉,珍宝古玩等贵重精致之物也不如两公府的贾府,但那黄白之物历代积累,固不能越过鼎盛时的贾家去,现在已经开始败落的贾府,却是比不上了的。
单说林如海探花出身,一直任地方官员,后来又在巡盐御史这样的顶尖儿肥缺上一干六年,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林家的积蓄能够有多少?
林如海死前,便已经整理了自己的遗产,因为他这一脉已经数代单传,无人可以托付,除开遣散姬妾,交付宗族的财产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黛玉继承的。只说是暂时托付于贾府,终究也该成为黛玉的嫁妆。
这些,原本的黛玉也是知晓的,顶多不知道确切的数量罢了。只知道,这份财产的数量高达二百万两。
甚至她还知道,这些财产,本来就是交托于贾府的,这是因为贾母明确的表示了会为她和贾宝玉的婚事做主。否则,便是宗族凋零到极点,也不会如此安排。
当然,林如海虽然性格很有些书生气,甚至是在某些方面有些迂腐天真,却也知道婚事未必就一定能成。所以,这二百万两银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贿赂贾府。毕竟她一介孤女,无法自立。
所以在私底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