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速萎缩形成的流动性危机。债务人的困境又迅速传递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降,信用内盛行紧缩。因此,尽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政府多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始终难以收到效果。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谁是始作俑者(2)
第一,2000—2007年,美国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发行额,从原来只有5 800亿美元,增加到了千万美元,年均增长13%。CDO发行额,增加到3 500亿美元,年均增长。这些迅速的增长,证券化产品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基础信贷资产的增速。CDO在发售前,又普遍进行了信用的征集。同时进行了信用违约的互换,从原来只有6 300亿美元增加到62万亿美元。当时称作这种证券是适合移民的分析的信用产品,当时成为推动信用品市场繁荣的重要动力。当时格林斯潘说这种CDO产品不仅对市场需求敏感,把它称为金融创新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2003—2007年,美国证券公司平均总的财务杠杆从12倍增加到20倍,使金融货币的创造能力过度强化,加剧了日益存在的流动性过剩的情况。
三、 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冲突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现在全球几乎所有的贸易商品都以美元计价。其中一半都以美元来进行结算,跨国贷款的45%都是使用美元计价,国际证券发行的50%以美元形式实现,外汇交易中间都是在40%左右是美元形态的。各个中央银行外汇储备60%左右都是美元资产,这实际上也是长期美国政治经济的一种策略。
国际货币体系历经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深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多次变化。但主线是单一本位币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体系和多元本位币条件下的浮动汇率制体系交替。通常在单一本位币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体系期间,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相对比较稳定,而在多元本位币条件下的浮动汇率制体系期间,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往往充满了动荡和危机。1929—1932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危机,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由英镑本位向美元本位过渡期间国际金融动荡的集中体现。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多极化、美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不断下降、欧元区的统一、“金砖四国”的崛起,对于当前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冲击,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走向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各国货币当局和全球投资者逐渐在减持美元资产,大量过剩的美元迫使美元出现长期的下降趋势。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美元大量回流美国,不仅推动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非理性繁荣,同时美国商业银行累计大量的美元资金急于贷放,又找不到优级的借款人,只好降低借款人的信用的等级要求,从而形成大量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另一方面,在国际范围内,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由于美元贬值而出现持续上升,国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国被迫在2006年提高利率水平,由此触发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金融市场的危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谁是吹泡泡的人
从次贷的建立者到重新包装并将贷款抵押证券化的专业人士,再到评级机构,最后到市场管理者,所以这一切席卷到次级贷款过程中的人都清楚,这里面有许多猫腻。一部分的房贷并不需要证明文件和预付押金。一些估价公司被房贷的债务公司所拥有,这里面有明显的利益冲突。这种市场结构使许多欺诈性活动得以成功施行,贷款的金额总是大于房子的实际价值。这种欺诈行为是一定会出现的,因为哪里有不正当的诱利,哪里就有不正当的收入。
市场的管理者和购买这些证券的人都会质疑:100%的房贷都是有猫腻的,如果房子升值了,房主就会拿走差价;如果放房子贬值了,那么房主就会逃之夭夭。接受这样的房贷就意味着放弃金钱收益。但是银行从来不做亏本生意,特别是把钱亏给贫穷的人民。那么银行又怎么从中赚钱的?答案非常简单:银行可以把抵押转变成一大叠股票然后卖给别人。所以到了最后,最后接手的人总是最倒霉的,他们必须承受所有的风险。
并不是所有的贷款都能进行融资。这又会成为了另一种不良行为的诱因。近年来,美国金融机构大部分收入都依靠于最底层人民,他们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榨干人民的血汗钱。许多人花了一辈子的积蓄去买房子,而实际上,这些钱都被房贷经纪人和那些依靠房产建筑业繁荣而赚钱的人所榨干了。只要人们继续买房或供房,钱就会源源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