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危机余波(第3/4 页)
的有限材料,虽然数量不算充足,但也顾不上许多了,便马不停蹄地奔赴城墙各处。一到城墙边,工匠们立刻分工协作,开始清理废墟,有的用铲子将那些被炸碎的砖石、木块等杂物铲到一旁,堆成一座座小山;有的则用推车,一趟趟地将这些废墟运下城墙,清理出可供施工的场地。紧接着,便是修补破损的地方,他们喊着响亮的号子,齐心协力地将新的砖石一块块砌上,那娴熟的动作,一砖一瓦都砌得极为认真,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泥浆工则在一旁精心调制着泥浆,按照合适的比例将水、土和干草等混合搅拌,待调制好后,用工具仔细地填充砖石之间的缝隙,力求让每一处连接都严丝合缝,让城墙尽快恢复往日的坚固,抵御可能再次来袭的敌人。工匠们夜以继日地劳作着,累了就靠着城墙稍作休息,饿了便随便吃几口干粮,然后又接着投入到紧张的修复工作中,没有一个人有怨言,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这城墙就是京城的生命线啊。
户部这边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一边紧急向各地发函请求支援物资,那一封封加急信件被快马加鞭地送往各地官府,信中言辞恳切,详细说明了京城如今的危急情况以及城墙修复和赈济百姓所需物资的紧迫性,希望各地能尽快筹集物资支援京城。另一边,在京城内大力开展开源节流的举措,户部官员们仔细梳理各项开支,从宫廷的一些不必要的宴会、装饰等开支中节省费用,甚至连官员们的办公用品都进行了严格管控,节省出来的每一文钱都被积攒起来,用以购买修复城墙的材料。同时,还安排了一批责任心强、办事严谨的专人负责物资的发放,这些官员会根据城墙修复各个地段的实际需求,精准地调配物资,确保不多浪费一点材料,能将有限的物资都供应到城墙修复的最前线,让工匠们能顺利施工。
礼部则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人员在城中的空旷之地搭建起了一个个简易的帐篷。只见那空旷的场地上,人们来来往往,忙碌不停,有的在搬运搭建帐篷的竹竿、帆布等材料,有的则在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搭建帐篷框架,将竹竿插入地面,用绳索固定好,再铺上帆布,一个个简易却能遮风挡雨的帐篷便逐渐成型了。在多处受灾严重、百姓聚集的区域设立了粥棚,几口大锅被架了起来,炉灶里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锅中的粥咕噜咕噜地翻滚着,热气腾腾,散发着阵阵米香。负责施粥的官员和义工们有序地维持着秩序,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数量,公平地分发给受灾的百姓,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喝到热粥。而礼部的其他官员们则纷纷走街串巷,深入到那些受灾家庭中,他们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眼中满是关切,耐心地倾听着百姓们的哭诉,轻拍着他们的肩膀,好言安抚着百姓们的情绪,劝他们莫要太过悲伤,告诉他们朝廷正在尽全力帮助大家,很快就能重建家园,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让百姓们能从绝望中渐渐走出来,重拾对朝廷的信心,感受到来自朝廷的温暖与关怀。
兵部的巡逻士兵数量明显增加了不少,他们一队队地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那整齐的步伐声在寂静的街巷中回响,透着一股威严与秩序。士兵们神情严肃,目光锐利,犹如鹰隼一般,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无论是背着包袱神色匆匆的行人,还是躲在角落里鬼鬼祟祟的身影,都会被他们上前严加盘查,查看身份文牒,询问来历去处,一旦发现有乱党余孽滋事的迹象,便会立刻吹响号角,周围的巡逻小队听到号角声便会迅速赶来支援,将其团团包围,然后果断采取行动,将其抓捕归案,绝不允许他们在京城内再兴风作浪,扰乱百姓的生活。而派出去查探神秘人物去向的队伍,也小心翼翼地沿着敌军退兵的路线追踪下去,他们一边前行,一边仔细观察着路边的痕迹,查看是否有马蹄印、丢弃的物品或者其他可疑迹象,遇到岔路口时,更是会停下来仔细分析判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哪怕是一根折断的树枝、一片被踩踏过的草丛,都可能成为他们追踪的重要线索,他们一心想着要摸清那些神秘人物的底细,为京城消除潜在的隐患。
锦衣卫的密探们更是忙碌得如同穿梭在黑暗中的影子,他们凭借着高超的乔装改扮技巧,有的扮成了街头的小贩,挑着担子,叫卖着各种小玩意儿,眼睛却时刻留意着周围店铺和行人的动静;有的则伪装成了普通的苦力,在商号门口等着揽活,实则暗中观察着进出的人员情况。他们潜入京城的各个角落,从那些可疑的商号入手,暗中调查与之有往来的人员。他们会悄悄地跟踪那些从商号出来的人,看看他们去了哪里,又和哪些人接触;也会找机会接近商号里的伙计,旁敲侧击地打听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