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页)
说长孙仆射会如何,我人小功微,不敢评价长孙仆射。但监门校尉的失职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若不严加惩治,则国法朝规何用?”
“此话过于偏颇了吧!”大理寺少卿戴胄反驳道:“杜御史,别人可以谈国法朝规,你却不能谈。'WwW。XS。cOM提供最新最快的章节'”
“戴少卿此言何意?”杜淹反问道。
戴胄爽朗一笑,两道浓眉斜飞,语带讽刺的说道:“杜御史提到说国法朝规,可那条国法,那条朝规写着仆射犯法不予议罪,监门校尉失职就该当斩?法理公正,到杜御史这里就成了因人执法了?真不知道杜御史以往纠察百官是否也是因人而异呢?”
“血口喷人。”杜淹神情如常,反驳道:“就事论事,不要把扯远了。我可没说长孙仆射没错。”
“那杜御史的意思是应该连长孙仆射一起治罪了?”
“这是你说的,可不是我。”
“好了,好了。”打圆场的是房玄龄:“大家同殿为臣,不要胡乱攀扯,谁错谁对慢慢辩驳,都先冷静一下。”
“我很冷静,长孙仆射忙中出错,监门校尉失职,长孙安业将军疏于管教,三者皆罪。长孙仆射忙乱出错,当罚。监门校尉疏于职守,陷陛下于危难,当斩。长孙将军平日统领不利,当贬。”
杜淹一番话的是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看似有礼有节,实际上则不然。对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是大棒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不伤根本。(看章节请到xS55)对长孙安业则是牵连攀扯,目的明确。无妄倒霉的就属这位监门校尉了,一个疏于职守陷陛下于危难的大帽子扣上,看来死罪难免了。
“荒谬。”反驳杜淹的依然是戴胄:“同殿为臣,同样是一时失察,为何就是两种不同结果,长孙仆射只是当罚,监门校尉则是当斩,我身为大理寺少卿,也算是熟知大唐律法,怎么就不知道有这么一条呢?若是如此判罚,谁人可服?”
重臣的争吵让稳稳高坐的李世民十分恼火,偏偏事出在长孙无忌身上,偏偏众人都有各自的道理,李世民是压着性子倾听,渐渐的感觉事情不好,众人将矛头指向了长孙无忌,这不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
此刻戴胄和杜淹句句不离长孙无忌,让李世民压抑不住恼火,呵斥道:“够了,乱哄哄的吵了半天,也没见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李世民手指挨个人指点,恼怒的说道:“听你们的意思是要把监门校尉砍了,然后将我大唐仆射也砍了,最后再将长孙将军同样砍了。是不是这个意思!看不明白你们是想维护我大唐律法还是和长孙家有仇。”
李世民故意扭曲事实的说话让眼前的众位大臣无话可说,即便是清楚李世民必定会维护长孙无忌,但也想不到李世民这样明目张胆的变黑为白。xs)
李世民也看出来了,争论的三人中杜淹是罪魁祸首,他是一心想拖长孙家下水,李世民的那句“和长孙家有仇”就是说给他听的。戴胄其人李世民很是了解,一贯以正直公正熟悉刑律著称,也是因为这点李世民才将他放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今天会和杜淹冲突也不过是为了秉持公正而已。至于房玄龄,有谋而无断,大事上善于谋划,在小事上一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处打圆场罢了。
李世民目光扫过众位大臣,最后停在杜淹脸上,狠狠的瞪了一眼。“好了,都不要再争了,我不想听到你们争来争去,你们只要告诉我这件事最终怎么解决就好。谁先说?”
感受到李世民的怒气,众人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目光落在官职最高的房玄龄身上。
房玄龄窥视李世民一眼,硬着头皮说道:“陛下,依臣之见,这不过是一时疏忽,略微处罚,让大家记住就好了,不值当大动干戈。”
知道房玄龄会这么说,李世民企图借坡下驴,说道:“房卿的话有些道理,那就……。”
没等李世民的话说完,杜淹一句“陛下不可。”打断了李世民的话语。
杜淹抢前一步,恭声说道:“陛下,臣以为当赏则赏,当罚责罚,才是我大唐治国的根本,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无视国法。”
杜淹的话音刚落,戴胄不干了,急切的辩驳道:“赏罚分明是对的,但要一视同仁,我大唐律法上可没有因人论罪的说法。”
“够了。”眼看着新一轮争论又将开始,李世民急忙喝止。此刻李世民满心烦躁,有心不计较任何人罪过,又没有合适的借口。刚刚借着房玄龄的话语想将这事做个终结,却被杜淹打断。现在的情况是,哪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