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世纪的查干湖冬捕。(第2/3 页)
网下水在冰层下是一个弧形,终点与初始点是一个冰洞。
在每一个冰洞要渔夫抖动渔网 确保鱼网完全展开,鱼网底部的青铜坠都沉下到湖底,这个时候就可以拉起鱼网。
然而,很快吴超正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渔网的网眼做得太小了!
,!
而渔网捕获的鱼太多了,根本就拉不动渔网,几个人拉不动,几十个人依旧拉不动。
这是捕获到的鱼儿数量众多,且体型庞大才能导致的,单凭人力根本无法顺利拖动渔网。面对这个困境,大家并没有气馁,而是迅速制作了一个坚固的绞盘,并利用驯鹿群来拉动它,以此帮助拖拽渔网。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成功收网。当渔网被缓缓拉出水面时,眼前的景象让人瞠目结舌:数以万斤计的各种鱼类在网中挣扎跳跃。其中有巨大无比的青鱼、肥硕健壮的草鱼、色彩斑斓的鲤鱼、凶猛贪吃的鲶鱼以及黝黑矫健的黑鱼等等……
这些鲜美的鱼儿给吴超正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满足感,但同时也让吴超正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捕鱼行动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渔网的规格,太大的渔网还真不行,太大的渔网根本拉不动,不是渔网太重 ,是鱼太多,以后要做小一点的渔网,以免再次遭遇类似的困难。
在后世,查干湖冬捕有一网40万斤鱼的记录 ,就是一网就捕捞200吨鱼。
硕大肥美的鱼儿被一条又一条的捕捞上来,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人们忙碌地穿梭于冰面、帐篷之间:有的手持利斧、冰凿奋力凿开冰层;有的敏捷地下网捕捞;还有的则熟练地用一把匕首刮去鱼鳞、剖开鱼腹,把处理干净的一米长的大鱼下到大锅里炖煮鲜鱼。
然而,仅有一张渔网显然远远不够应对如此庞大的渔获量,但幸运的是正值寒冬时节,无需繁琐地处理这些鱼儿。渔民们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鱼直接扔到雪地上,没过多久它们便迅速被严寒冻结,一条又一条一米多长的大鱼就如同一块劈柴一样,大家齐心协力把冻僵的鱼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宛如一堵堵高耸坚固的鱼墙,赫然矗立在湖边的旷野之上。
鱼墙被一道道的垒起来。
如何处理这些鱼?,一部分被驯鹿雪橇拉到前郭尔罗斯,外贸公司把这些鱼贩卖到辽东,一部分用驯鹿拉的白杨木镇,做各个部落的冬季食物。
冬日的雪野,让运输变得方便,几头驯鹿拖拽着雪橇,一辆雪橇足足能拉4000斤鱼,50个驯鹿雪橇,一次就能拉100吨鱼,奋战一个月,要向白杨木镇拉回3000吨鱼,而更近的前郭尔罗斯,要拉去5000吨鱼,而给贸易公司的目标是,用5000吨鱼换5000个汉族奴隶。
辽东地区的土地是肥沃,汉族农民又是勤奋的,原本是不应该出现饥荒的。
但是,女真人统治者破坏了社会秩序,一个混乱的没有秩序社会里,躺平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你如果从事生产,而完全得不到生产的成果,这样你就被迫放弃生产,当一个农民,辛苦一年,面对劳动成果,都要被抢劫而一无所获的时候,从事生产的积极性是零,这也是辽东地区出现饥荒的原因。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女真人崛起就是靠抢,而自己统治的地区抢无可抢的,他们从战争中抢夺的,多是他们看中的金银、女人,而冬天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食物短缺。恰恰在这个时候,从前郭尔罗斯人那里,郭尔罗斯来的蒙古人与朱赫人,大量的贩卖那些冷冻的鲜鱼,一雪橇,一雪橇的拉到了辽北,而他们的要价更加的奇怪,他们竟然可以用那些没用的汉族阿哈换,一个汉族男人,能换千斤鱼,而一个汉族女人也换800斤鱼,甚至一个汉族老人和孩子都能换500斤鱼,那鱼可真大啊,每一条鱼都有小孩子大小,太划算了。
每一个女真布甲、白甲、红甲、巴牙喇们,少的也有十几个,多的也有上百个汉族奴隶阿哈,他们纷纷拿出三两个,换上它一两千斤新鲜的冻鱼,这样整个冬天都有鱼肉汤喝,都有炖鱼肉吃,太美了,要抓紧时间换,保不齐那些鱼没了就换不着了。
而汉族工匠更加的值钱,一个工匠竟然能换2000斤鱼,哎,工匠是很值钱的,但也不会很珍惜,下次再抢几个就是了。
于是,整个辽北地区都飘荡着鱼肉的香气,仿佛饥饿并不存在一样。
李定军原本是抚顺地区的矿工,凭借着自己找矿的本事,原本是生活的好好的,李定军家世世代代就为官府、为大财主家找矿的。
“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