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董卓被杀(第5/6 页)
说的?”
李傕等人不愿意和王允多说,就挥手让士兵把王允抓了起来,还逼着献帝大赦天下,并且自己封官。献帝没办法,只好颁布赦书,任命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张济等人为中郎将。
李傕达到了目的,就把司隶校尉黄琬也抓了起来,和王允一起关在监狱里。接着,他又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弘入朝听命。宋翼和王弘都是太原人,和王允是同乡,王允之前让他们镇守三辅,作为外援。王弘不愿意应召,就派人对宋翼说:“李傕、郭汜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外面,所以还不敢杀害王公。如果我们今天去了京城,明天就会被灭族,这可怎么办呢?”宋翼回答说:“祸福是很难预料的,但朝廷的命令也不能违抗。”
王弘的使者又对宋翼说:“山东的诸侯们起兵,都是为了董卓一个人。现在董卓虽然被杀死了,但他的党羽却更加嚣张了。如果我们起兵讨伐他们,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山东的诸侯们一定会响应我们的,这是转祸为福的好办法啊!”宋翼却不听王弘的话,还是去了京城。王弘没有办法独自抵抗,也只好跟着去了。
他们刚进京城,就被军吏抓住,交给了廷尉。李傕先杀了黄琬,接着又杀了王允,然后又杀了宋翼和王弘。王弘和司隶校尉胡种有矛盾,胡种想趁机报复,就催促着把王弘快点处死。王弘在临死前,看到宋翼在旁边,就向他吐口水,骂道:“你这个愚蠢的儒生,根本不懂什么是大计。胡种这个人,幸灾乐祸,他也不会有好下场的!”果然,王弘死后没几天,胡种就经常看到王弘的鬼魂在他旁边,用拐杖打他,打得他痛苦不堪,没过多久,胡种就死了。这可能就是做了坏事心虚的结果吧。
李傕最恨王允,他把王允的尸体扔在市曹示众,还杀了王允的妻子和宗族十几个人。只有王允的哥哥的儿子晨陵逃脱了,跑回了家乡。
天子看到王允被杀,非常悲痛,老百姓们也都很伤心。平陵令赵戬本来是王允的部下,他却不顾危险,辞去官职,来到京城,收葬了王允的尸体,后来他也没有受到什么牵连。仆射士孙瑞之前也参与了诛杀董卓的计划,但他从来没有在别人面前提起过自己的功劳,所以幸运地躲过了这场灾祸。
李傕、郭汜等人四处寻找董卓的尸体,可是只找到了一些残灰。他们把这些残灰放进棺材里,准备移葬到郿坞。可是,当他们打开墓门的时候,突然刮起了狂风暴雨,雨水灌进了墓里,一会儿就积了很深的水,把墓穴变成了一个水潭。工役们赶紧把水排出去,然后把棺材放进去。可是,风雨又突然来了,水势又涨了起来,把棺材又漂了出来。这样反复了三次,工役们只好赶紧把墓门堵上,草草了事。没想到,天空中又响起了霹雳声,一声巨响,把墓穴震开了,接着又是一声,棺材也被劈碎了,连那些残灰都被卷走了,再也找不到了。这可能就是老天爷也看不惯董卓的所作所为,不想让他入土为安吧。
太尉马日磾和李傕等人没有什么仇怨,李傕等人就推举他做太傅,录尚书事。李傕自己做了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郭汜做了后将军,樊稠做了右将军,张济做了镇东将军,他们都被封为列侯。张济出屯弘农,李傕、郭汜、樊稠共同掌握朝政,他们任命贾诩为左冯翊,还想给他封侯。贾诩却推辞说:“我之前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才出了那个主意,侥幸成功了,根本算不上什么功劳。”于是,他们就改任贾诩为尚书典选。贾诩这才上任。
李傕担心关东的诸侯们会以讨伐他为名,起兵攻打他,就上表请求派一个重要的官员去东边安抚他们。于是,朝廷就派太傅马日磾和太仆赵岐去洛阳,宣扬朝廷的命令。老百姓们不知道他们来干什么,看到朝廷的使节,都高兴地说:“没想到今天还能看到朝廷的使者,看来国家还有希望啊!”
这时候,兖州刺史刘岱去讨伐黄巾余孽,结果打了败仗,自己也死了。黄巾余党又兴盛起来,号称有一百万人。东郡太守曹操听从了郡吏陈宫的计策,趁着兖州空虚,带兵进入兖州,自己做了兖州刺史。
济北相鲍信和曹操一起,多次攻打黄巾余党。可是,黄巾军人太多了,曹操的兵力比较少,刚开始的时候,经常打败仗。后来,曹操善于安抚士兵,激励他们的士气,还经常想出一些奇招,才慢慢地扭转了局势,最终击退了黄巾军。可是,鲍信在战斗中不幸战死了,尸体也找不到了。曹操非常伤心,他让人刻了一个鲍信的木像,亲自祭奠,哭得非常伤心。其实,曹操这么做,也是为了笼络人心,让士兵们更加忠心地为他效力。
曹操打败了黄巾军,收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