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叔叔的治愈妙招—巫峡行(二)(第2/3 页)
在公元 1786 年,也就是清乾隆 51 年的时候,当地百姓与官府齐心,得以重修。因其山形 “尖耸如文笔,关一邑文风”,便改称为文峰观,成为了巴渝之锁钥,是进入巫峡的第一山,更是观赏长江三峡巫峡美景和三峡红叶的绝佳之地。
众人步入文峰观,在观内寻得一处开阔地休憩。此时,同行的一位老者带着些许疑惑,迈着蹒跚步伐走向王导,微微仰头,满是皱纹的手轻轻抬起,向王导问道:“我们现在是否已经完成一半?” 王导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神秘微笑,只是笑而不语,那笑容里仿若藏着一个神秘的小世界。而亚宁和大志叔叔呢,彼时正并肩站在观前台阶上,亚宁微微仰头,任由轻柔山风撩动发丝,大志叔叔则双手背在身后,极目远眺。他们并未多想老者的问题,全身心沉浸在这山间的美景之中,赏着如诗如画的红叶,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与悠悠流淌的江水,静静感受着这大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的独特韵味,仿若自己已与这山水融为一体,成为了画中的一部分。
待得从文峰观下来,踏上龙脊线,双脚刚一触及那蜿蜒山路,众人便被眼前豁然展开的景致惊得倒吸一口凉气,这才发觉它竟是三峡徒步路线中最为壮美、最为震撼的一段。抬眼望去,海拔最高处约 1200 米,云雾缭绕其间,仿若给这山川披上了一层梦幻纱衣。沿途巫峡的美景如诗如画,深秋的红叶似燃烧的云霞,与那雄伟冷峻、直插云霄的山峰相互映衬,仿若大自然这位神奇画家精心绘制的巨作。那红叶红得热烈,红得奔放,一片挨着一片,在山间肆意地展现着它们的绚烂,随风舞动时,仿若跳跃的火焰。它们与那冷峻的山峰、深邃的峡谷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又雄浑壮阔的画面,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众人沉醉于美景之中,缓缓前行。走着走着,他们遇到了先前碰到的那两位恋人,女孩身形娇弱,当时看起来已经十分疲惫,几近累得瘫坐在台阶上,双腿无力地伸展着,眼中满是犹豫与挣扎,仿若一只受伤后被困住的小鹿,无助又迷茫。男孩则身形挺拔,在一旁轻声鼓励着她,他蹲下身子,紧紧握着女孩的手,眼神里满是坚定,那目光仿佛能驱散女孩所有的疲惫:“宝贝,再坚持一下吧,都走到这儿了,错过了上面的美景多可惜呀。” 女孩贝齿轻咬下唇,带着哭腔说道:“我真的走不动了,好累啊。” 但在男孩的声声鼓励下,最终,女孩咬了咬牙,双手紧紧抓住男孩的胳膊,借力在男孩的搀扶下继续往上走。
这时,当他们终于来到龙脊这里时,女孩仰头望向四周,脸上瞬间绽放出兴奋的笑容,那笑容比阳光还耀眼,连说:“幸好坚持上来了,不然要后悔死。” 看着他们,大志叔叔心中也涌起一股感动,这一路上的艰辛与坚持,不正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吗?他侧目看向亚宁,只见亚宁眼中也闪烁着泪光,显然也被这一幕深深触动,她抬手轻轻擦拭眼角,微微哽咽着说:“看到他们,我好像更懂得努力的珍贵了。” 大志叔叔轻轻拍了拍亚宁的肩膀,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向着前方进发,去探寻更多的美好。
巫山,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热土,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更是熠熠生辉。唐代诗人元稹赞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当站在这巫山的土地上,亲眼目睹眼前的美景,便能深刻体会这句诗的韵味。那层层叠叠的山峦,似云海中翻腾的巨龙;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如天边燃烧的晚霞。仿若这巫山的美景是世间极致,看过之后,别处的景色都难以入眼了。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也曾赞称:“西陵山水天下佳。” 行走在巫峡之间,感受着山水相依的清幽与壮阔,便能知晓这三峡一带的山水,自古便备受赞誉绝非虚言。南宋大诗人陆游更是毫不吝啬对巫峡的夸赞:“一石一波天下无,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瞧那巫峡中独特的山石,或嶙峋突兀,或圆润光滑,每一块都似被精心雕琢;再看那澄澈的水波,在日光下闪烁着细碎光芒,灵动而富有诗意。将巫峡的山石水波之奇,置于泰山、华山、衡山、庐山之上,足见其景色的绝妙。
亚宁静静地站在一旁,眼中满是沉醉,她轻轻呢喃:“原来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描绘的竟是如此震撼人心的实景。” 大志叔叔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欣慰:“是啊,亚宁,这一趟来得真值。” 此刻,望着眼前的美景,那些诗句仿佛都有了具象的画面,不再只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山水风情。
当他们沿着龙脊线走完最后一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足与自豪的神情,那是历经艰辛、征服美景后的畅快淋漓。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