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2/4 页)
句话的涵义,经历了大明与草原的此消彼涨,经历了朝鲜之战后,再结合过去的历史,袁彬对此深信不疑。
“无论如何,我都会完成陛下交给我的使命,让那个岛国,永远的分裂,无暇他顾。”袁彬紧握拳头,在心底暗暗发誓道。
此刻,那个在朱祁镇未穿越之前的历史时空,已经更名为日本国的倭国,正处于后南朝时期……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严天皇册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
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这一场差不多结束为止约持续了六十余年的南北朝内乱,在倭国历史当中大概也能说算得上是最大规模的内乱了。这场内乱并不能说只是单纯的规模之大,就像这个时代中同一时期使用三个不同的年号所显示的那样,从三个不同的政权,或是国家在日本国列岛内出现的事实来看,便能看到这场内乱的深刻程度。
首先,新田义贞军为追讨在关东的足利尊氏、直义而从京都东下,被足利军在箱根竹下击败,足利军并尾追败走的新田军大举上京。之后,北畠显家又受后醍醐天皇的援军之命,从东北出发尾追足利军。对于这些兵马的人数,《太平记》等对每一支队伍都记称有数万人之多,这虽多少有些夸张,但这正是相起比源平争乱时代来说规模明显更大的大军。
以义贞败退,足利尊氏、直义尾追不舍,显家尾随在后的形式,以京都为目标沿东海道滚滚进军的一幅情景。而且,进入京都的足利尊氏,在此战败之后从兵库坐船逃向九州,在九州重振旗鼓,又一次大举杀向京都,正因此举使得建武政府瓦解,显家所部一度返回后又从东北西上。不管怎么说,这样大量兵力移动的例子,在倭国的历史中是极其少见的。
倭国南北朝的内乱当然不仅是南朝和北朝两个朝廷的斗争。其实质乃是以幕府为代表的武家同天皇为代表的公家之间的权利争夺。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洪武二十五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逼降南朝,后龟山天皇把三神器(为天照大神所传八尺镜、琼曲玉、天业云剑)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南北朝统一之后,后龟山居住在大觉寺里,时人称之为“大觉寺殿”或“南主”,享受室町幕府的优待。明德五年二月四日初次同足利义满在天龙寺会面,结果同月二十三日接受了“不登极帝”和“太上天皇”的尊号。在此之前,北朝的光明天皇曾向南朝的后醍醐天皇上“太上天皇”的尊号,因此这仅仅是幕府让原北朝和原南朝双方势力都保持各自体面的苦肉计。
应永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后龟山辞退了自己的尊号和兵仗,足利义满也没有提出异议。此后后龟山出家,法号金刚心,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身边只有阿野实为、公为父子以及六条时熙等亲近的公卿侍奉,吉田兼熙、兼敦父子在身边进讲神道。
应永十七年,也就是大明永乐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由于室町幕府违反了明德和约中两统迭立(由南朝系大觉寺统和北朝系持明院统交替继承皇位)的条件,准备立后小松天皇的儿子躬仁亲王为太子。
南朝的后龟山天皇把正统皇位让给了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自后醍醐天皇吉野潜行以来,时隔半个世纪,终于回到了京都。但是,京都(幕府)侧对待后龟山法皇及其他原南朝系的人却十分冷淡,只重视“北朝系”,对北朝系给以厚待。足利义满完全把“明德和约”置之脑后了。
而且,京都也是幕府的大本营,幕府的监视非常严密,后龟山法皇等南朝系的人无法自由行动。永乐八年末,后龟山法皇再度逃到了吉野,这就是“后南朝”的开始。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大明水师前来拜访
“这些白痴,难道他们不明白咱们的意思吗?”身披铁甲,正拿着望远镜的曹吉祥一脸的错愕,打量着那本州岛这个不知名的港口那些矮小狭窄的战船慌慌张张地使出了港口作严阵以待,而在那港口内,大量的手持竹枪,身披竹甲的足轻们正在武士们的怒吼声中惊惶失措地整理着队形,但是他们那一双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那距离港口数里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