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就请出招吧。”观鱼的人一听,难道刚才那阵狂风,是远处这人弄的?
“前辈此言大谬也!”那少年道,“当日,小可若为夺取天下第一的名头,为何不报字号?空有天下第一,却不知加冕者是谁,这岂合情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故小可不揣冒昧,以身犯险,规劝诸公,切莫沉醉其中。此番苦心,君可知否?”
田润见这人口齿伶俐,担心王越说不过他,便接口问道:“那两人呢?他们醒来之后找你麻烦了吗?”田润这样连发两问,更容易得到准确的答案。
少年道:“那倒没有。小可先有防备,待其即将转醒,便隐匿行踪,令他们无法反噬。”田润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学生单福。”
单福?田润想,怎么听来那么耳熟?哦,对了,原来这人是大军师徐庶!
第一卷 第45章 涧河树梢
刹那间,田润想了很多。
《三国演义》里面,对徐庶的评价非常含糊。程昱曾说,徐庶之才,十倍于昱。这里,明显有程昱自谦的成分在里面。据说《三国志》里面,对徐庶也没有什么记述。说来说去,徐庶最大的功绩,就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但是,刘备马跃檀溪之时,司马徽就推荐诸葛亮在先了。因此,徐庶推荐诸葛亮,实在算不了多大的功绩。
比较直接的是诸葛亮对徐庶的评价。诸葛亮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在诸葛亮的眼中,徐庶的才能只能做到郡守,和自己不是一个级别。最后徐庶也只是做到了御史中丞,似乎也验证了诸葛亮的评论。然而,当诸葛亮听说徐庶在魏国只作到御史中丞时,又曾叹息说:“魏殊多士耶!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和少年时的评价截然不同。
在田润想来,前一个评价,很可能是因为当时诸葛亮和徐庶相交尚浅,再加上徐庶弃武习文,求学时间尚短,学问还不很精深的缘故。而后来徐庶学业完成,和诸葛亮相交日深,其志向和道德学问也基本成熟,于是才有了后一个不同的评价。
田润觉得徐庶很不错。徐庶帮助刘备,杀了吕旷吕翔,破解八门金锁阵,击退曹仁李典,夺得樊城,那是都是在刘备最弱小的时候完成的。田润觉得比起诸葛亮的火烧博望,意义更为重大。
田润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招到什么人才的。且不说曾经做过几天黄巾,历史上留了污点,就凭自己是女人,就不可能有人来投效自己。从已有的经历来看,帐下众将基本上都是擒住之后招降的。关羽和张飞虽然没有就擒,但那时却擒住了刘备,使二人无处可去。最下面的士兵好办,只要给一口饭吃就行了。越往上,就越不行。到了军师这一层,书读得越多,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就越重。无论来自士族还是出身寒门,估计都会对自己带有偏见。现在遇到徐庶,也许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
据说,徐庶在少年时代,非常敬慕那些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武林侠士,矢志要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大侠。为了实现这一宏愿,自幼拜师学艺,苦练武功,结交同道侠友,探讨切磋各个流派的艺技。学有所成之后,便游历四方,除暴安良、行侠仗义。
然后,徐庶将会替人鸣不平,把人杀死后逃跑。再然后,徐庶就弃武习文,遍寻名师,经过刻苦学习,学业大进,终于成为一代名士。这里田润就想不通了。
替人鸣不平,将人杀死后逃跑。这样的事情,关羽做过,典韦也做过。没见关羽典韦弃武习文,怎么单单就徐庶弃武习文了?
根本就没有充足的理由让徐庶弃武习文!
那么,自己给徐庶一个弃武习文的理由怎么样?对,就这么办!如果成功,自己就是徐庶的引路人,自己就是对徐庶有重大影响的人。将来徐庶学成之后,就有可能来投奔自己了。
……
于是,田润看了看四周。见到还有少数几个人在旁观。田润就大声说道:“把这些看热闹的人全部杀了。”话音一落,王越和徐庶都没有动作,看热闹那几个人撒腿就跑了。
那些人一跑,王越立即明白田润是在吓唬人了,因此也没有追赶。田润问道:“单福,你刚才在这儿干什么呢?”徐庶答道:“江流六七里,晚风三四声。小可适才无聊,纳凉而已。”
“纳凉啊,纳凉好啊,”田润又往四周看了看,看到了几颗树。对王越道:“王越,你把单福放到树上,尽可能放高一点。以便单福纳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