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安民军旗飘巴岳山(第3/5 页)
“诸位兄弟,清军入川,老万岁殡天,本都督非常沉痛,老万岁尚在壮年,不该这么早走了,本都督每自思量,痛加自责。”
“大都督,老万岁殡天,我等都十分悲伤,不过,人已走了,万望大都督节哀。”祁磊是个急性子,生怕李定国过于悲伤误事。
“大都督,老万岁之死,有诸多反思的地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谯山说道。
“谯兄弟但说无妨。”
“小的听闻,大西军在成都等地杀人无数,引得官民拼死抵抗。成都的情况小的只是耳闻,不过在顺庆等地,大西军动辄屠戮,尸横遍野,我是亲眼所见。”
“咣。”吴三省拔出刀就架在谯山脖子上,“好小子,敢说老万岁的不是,看我不宰了你。”
“谯某若是怕死,今日自会沉默不言。”谯山不卑不亢地说道。
吴三省刀口一刺,谯山脖子上便是一条血痕。
“三省,放下刀。”李定国面色一沉道。
吴三省不情不愿地收了刀。
“谯山兄弟请讲。”
“若是得到百姓爱戴,大西军便会提前得到清军信息,清军绝不可能突袭老万岁成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是胜利的保障,唐太宗说过。”李定国想起了中国史里唐太宗的话。
“大都督明鉴,大军若要得到蜀中百姓拥戴,必须一如大都督近日做的那样。”谯山进言。
“你小子这话说得有几分道理。”雷振天道。
“有了百姓拥戴,兵源才会有,粮食和补给才会有,汉高祖刘邦为何能得天下,就是因为有兵源和粮草保障,打输了还能东山再起,项王为何自刎乌江,就是因为他没有百姓支持,一次也输不起。”
“谯兄弟你说得对啊,本王遇到你,如刘邦之遇萧何。”
“谯某不敢当,是以谯某斗胆,大军以后以保境安民为名,简称安民军不再叫大西军或安字营为宜。”
“想拔我们的旗子,臭小子你登鼻子上脸啦?”吴三省又要拔刀,说到底这一伙都是无法无天的主,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三省,不可胡来。”李定国吼道。
“古话说子不言父非,我是老万岁的义子,本不该说老万岁的不是,但为着百姓苍生计,我还是要说一句公道话。老万岁末年,受汪丞相蒙蔽,误解了川人,以致对川人大开杀戒,教训极为沉痛,老万岁不寿,可能与杀戮过重有关。当年我在老万岁之侧,常常行规劝之事,无奈人微言轻,如今川人闻大西军之名,无人不如见鬼魅一般。”李定国想这个事儿,完全让张献忠扛,那众人在自责中难有作为,只让把什么事儿都推到这姓汪的身上了。
众人这才低了头,吴三省当日也杀过不少人,如今,李定国一语惊醒梦中人。
“兄弟们也不必太过自责,每日处在生与死的考验之中,紧张之际做下错事,在所难免,孔圣人还一日三省呢,只要今后不再犯,便好了。”
“表哥,你说怎么办啊,要不我们离开四川吧。”马忠良有些丧气。
“四川是一块宝地,沃野千里,四塞险固,远离清军主力和明军精锐,其实是个安身立命的好地方,咱们不应该轻易离开。”谯山道。
“对啊,诸葛亮隆中对里曾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汪公福道。
“公福说得极对。”窦民望对四川印象也不错。
“咱们不离开四川,我看叫安民军比较合适。”靳统武终于说话了。
“刚才谯兄弟说的老万岁的事情,有许多确是事实,大军改名,我是赞成的,安民这个名字既不与清军决裂,也不与残明为敌,以保境安民自我壮大为要,这几个字,我看比较好?”窦民望一句话,张献忠名声太臭,义军必须与他划清界限。
“行!”
“行!”
“行!”
“不行!”
“小艾,我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
“说老实话,我是一个科技AI,不是政治AI,如果你非要问我的话,我从军用矿产、粮食、水、人员等方面考虑,四川是最有利的,其实的无可奉告。”
……
这支队伍显然还是有着原始民主主义的成份,一番表态下来,义军改名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大家觉得安民军这个称呼,改得好,今后我们便对外自称安民军。”李定国一锤定音。
“大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