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惜哉。刘老师此去定要保重,过去之事也就过去吧,若日后真到了那天,还望刘老师保我一脉香火。”
袁四爷确实不舍,一口气把话说完了,捶胸顿足可见心痛,但是有点越听越不明白。
“此有我袁家拳谱一本相赠,想我袁家后人难有成就者,赠与老师读研,择人传授,另附拳系家谱一本望先生一并保管,老朽谢过了。”
袁广廷深深一躬将拳谱奉上,然后看着一马平川的黄土,上了马,老泪纵横。
此后,刘长虹确实再也没有见过袁广廷。
袁广廷关于老刘替罪之事只字未提,这不是袁广廷妄自尊大,其实这背后另有隐情,是老刘借了这么一个事情离开。
如今后人说起来也只知其表,实际也确实难分难舍,但不得不离别。
到如今说起两家拳来,到底是哪个是哪个的传承,都无定论。刘家也不找袁家,袁家也不找刘家。
这背后牵扯到很大的原因,就在头半个月,得来消息,老刘的老师哥在北京城被凌迟处死,又一个师哥却又被捻子抓走点了天灯,而这两个人不是别人,确是袁广廷的亲哥哥,二爷三爷。
这也正是刚才的道别之言为什么听着那么严重的真正原因。
确实是人生变幻;,道不尽的清滋味。多年后在不出此地百里的同姓另一枝,却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人物,然荣华一瞬枯荣,那人逝去后,这个时代就结束了。因为这之间的事情太多繁杂,本篇不表。
而后来袁四爷后去怎么料理的后事,二爷三爷埋名出外等事情,就真的没人知道了。
袁四爷的道别,道出了最后的心声,此后袁广廷也基本不再说话了,内外完全交给了袁成孝。
道别了一个时代。
古人有诗,勘叹人生不悟空,迷花乱酒逞英雄。徒劳到底还吾祖,漏尽之时死视功。仕途正如猫捕鼠,光阴恰似箭流行。倘然使得精神尽,愿把尸身葬土中。
从袁四爷的担心开始,自此本故事一卷理清主脉,就是在以拳悟道的升华中,并列着现实不断的相聚离别了,记各类的离别,献给孤独,凭吊一段成长的岁月。
………【第二十七章 江湖细雨一笛风】………
第二十七章江湖细雨一笛风
放眼四顾,又走出约摸五里,天气并没有如想象中明朗起来,虽说不感觉热却是湿漉漉的有点难受,这一段因果,日后又该如何讲给后人听呢,袁家实际是怕事情牵连太大,害了自己,才出此下策,而如今一路走来,快意恩仇的心思都没有了,叹人生苦短。:ap;中原大地,平川千里,天厚厚地压下来,将人间挤成了一条缝隙,何去何从,而今又要新作打算。
老刘想起了烟台巷那个女人,有心折回去却又走出太远,叹一声一路向北,人生错过的事情又何这一件两件。
也好,回家长伴妻子儿女。
忽听到背后有奔跑之声,远远见到凤吟拖着一头青驴而来,浑身汗水湿透。老刘赶忙迎回去,未到近前,凤吟咕咚一声双膝跪地,地上满是泥泞膝盖已陷入泥水之中。
“恩师一路保重,允弟子送恩师一程!”
凤吟一直傻乎乎的,这样就可以不顾及颜面,不在意吃穿,在偌大一个宅院,出入随便,悠闲自得,实际这才是福。
这是他多年来第一句完整的话,他确实不聋不哑。
老刘赶紧上一步搀起,凤吟身子很轻,一拽就起来了。
凤吟忍着泪赶紧拽过缰绳请老师上驴,这孩子确实是傻,因给老师送驴自己倒不骑,一路奔跑赶来。
老刘看红绿编织的缰绳,大长耳朵白嘴唇,眯缝眼儿,一高兴呵呵笑出声来,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
将哨子包袱挂了,一翻身上了驴背。
袁家这种谦恭的品格实际是一脉相承的,后来此地出了一个万人之上的人物,功过不论,但他的人有一条规定,进了地界,无论文武长幼,落轿下马一概步行,自己也不例外。
凤吟牵着驴在前边走,老刘道:“如果出了什么事,到燕地深州找刘殿卿。”略一停顿:“我叫刘殿卿。”
然后无话,二人默默走出许远。
凤吟不再说话,老刘道:“枪丢了实际也就丢了,老物件了,也不能用,该放就放,不要急挂在心上。只要意不失传,艺就没失传。”
又无话。
行百步,老刘接着道:“枪太张扬,出入不便,夫子以枪化拳,取的不光是个枪架子,而是将精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