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章 横财(第3/4 页)
,毕竟是正宗道家出品,特别是那刀符纸与那束线香,肯定是经过了某种特殊仪轨的处理,用它来具现那道替死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压下心思,赵言拿起了第二个玉盒。
打开一看,赵言瞳孔微微一缩。里面放置的,是一支两指粗细的干参。
这支人参“形”、“体”俱佳,从体积来看,它的重量应该在100克往上,居然是一支极其罕见的千年参!
但赵言的关注点不在这支人参的年龄上。这支干参的体表处,有丝丝血色的筋络盘绕其上,就像是人体的毛细血管。
只是匆匆看了一眼,赵言就迅速合上盖子。只是这么一小会儿的工夫,已经有一股辛辣的气息从盒子中逸散了出来。
赵言不敢怠慢,张大口鼻,鲸吞海吸般长长的吸了口气,将这股气息一丝不漏的给吸入了口中。
半晌之后,赵言吐出一口长气,脸上的潮红开始渐渐退去。只是这么一口逸散出来的气息带给他的好处,就足以抵得上十分之一支能量药剂的功效了。
赵言暗暗点了点头,应该不会错了,这支人参应该就是只见于典籍记载的千年血参了。
血参这个名字听着唬人,其实寻常年份的也就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是丹参的一种。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分布,算不上是什么名贵的东西。
但这东西它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它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同一片坡地,只是光照时间的区别,它的品质就可能相差不止一个等级。而且血参一旦上了年份,与普通的丹参之间便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有时简直就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特别像赵言手中的这一支,千年的参龄,不是地脉之气郁结的阴穴或是机缘巧合之下扎根在了什么奇异物品的上面,单凭时间的积累,是孕育不出这么一支血参的。
类似的东西赵言之前从未见过实物,他只在宋人的笔记上见过有一次记载。当时那一支血参生长在了一座古墓上。被人发现时,它长长的根须已经穿透棺木的板壁,扎根在了一具栩栩如生的尸体之上。
那支参是以尸身上郁积的阴气为养料,促成了自己在某一程度上的进化。
赵言手上的这一支应该也是类似的情况,只不过从它那燥和的阳气和对气血的补益情况来看,它应该是扎根在了某种血气充郁的凶兽的骸骨上。
赵言将盒子珍而重之的纳入芥子袋中。这东西已经不能简单的称之为药材了,它就是一种天地灵物。要不是运气不佳被人提前采收,假以时日,化为精怪都有可能。
对赵言来说,仅仅只是这么一件东西,就足以低得上那堆黄金的价值。哪怕接下来一无所获,他也已经心满意足了。
两本册子一本是《太上救国助民总真秘要》,另一本是《符箓初解》。
花了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赵言将这两本书粗粗的通读了一遍,然后闭目凝神,细细的咀嚼着其中的味道。
《太上救国助民总真秘要》全书共十卷,七万余字。收录了包括《上清北极天心正法》、《天蓬馘邪真法》两部丹法和一部律书《上清隐书骨髓灵文》。
另有鬼律玉格仪式一百一十五条,召鬼请神法,禹步斗纲掌目诀法各一十二部。其余如传度、玄狱、生天台、斗灯、推占等法诀各三至五道不等,内中甚至还收录上清北极驱邪院的各种行遣公文格式在内。
整部书结构缜密,体系严谨,是自两宋以来道教符箓派的集大成者,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煌煌巨着。
但可惜的是,这本“总真秘要”太过于高屋建瓴。它只是阐述了一个体系。
赵言翻遍全书,包括两部丹法在内,整本书中并没有涉及他目前急缺的最基础的修行入门法诀。就像提前拿到了一张高考试卷,但持有者却只具备小学生的学业水准。
如此道教秘典落在自己的手中,也算是明珠暗投了。赵言微微叹了口气,将这本书给收了起来。
相比《太上救国助民总真秘要》的高大上,另一部《符箓初解》就要亲民多了。
这是一部手抄本。除了作者原本所书,字里行间还夹杂着密密麻麻笔墨浓淡不一的各种注解。从所用的纸张和字体格式来看,这本书应该是宋元时期的东西。
后来的持有者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个人的理解。
整本书从执笔的手法,符墨的调制,一直到绘制符文时所需各种材质的相生相克,以及符箓制作、使用中的一些小技巧都为赵言一一娓娓道来。
就像是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