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页)
子道:“对了,先生可能还不知,吐蕃已经答应出兵了,京都反对和宋军作战的大臣,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我终于可以和宋朝决死一战。”
中年男子,满脸震惊,连七公主微笑离开也好无所觉,终于明白七公主做这些是为了什么,一来吸引秦凤军主力,二来可以趁机以吐蕃烧毁军械,粮仓一事要挟吐蕃真正对北宋出兵,三来可以打击西夏朝内反对战争,希望和大宋联合的大臣,四来可以激发西夏军民死战宋军的决心,可谓是一石四鸟之计,中年男子自诩才智高绝,但其中要害还是昨晚跟随七公主,见了吐蕃代表才想到,现在想来比起七公主来差了不止一筹。
七公主不仅才智高绝,而且能毫不犹豫的舍弃了两万大军的性命,此等大手笔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出来的,七公主虽然看起来颇为悲伤,但中年男子知道,七公主现在心中是胜券在握,对击败宋军是信心满满。
七公主对身边近卫下令道:“将战士们的尸体全部火化,相信天神会照抚他们,保佑我们。”
随七公主前来兵士心中都憋着一口气,和宋军决一死战的决心,中年男子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淡然,这些日子他日不能过,夜不能寐,面色憔悴,想到大仇无法相报,那种心情可想而知,加上知道秦凤军的末日即将到来,心情愈发的沉重。
七公主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来到全军面前道:“宋人久居富饶之地,还常常掠夺我西夏资源,屠我百姓,截我商旅,现在还杀害了我两万手无寸铁,正在救火的兵士,不禁如此,还将头颅全部砍去,残忍程度令人发指,我和你们一样,多想回到父母身边,可惜我不能,我不能看着我西夏国土被这些强盗所侵占,将士们随我将这些侵略者全部杀绝,当敌人死绝,才会胆寒,才不会再犯我国土,我等着你们的答案。”
“我等愿随公主驱驰,刀山火海绝不回头。”众将士高声齐呼。
“军心可用,既然将士们信任我,我也不推辞,很快本帅会让秦凤军用十倍百倍的尸体来告慰我们死去的英勇战士,但我军必须面对现实,现在粮草匮乏,必须立刻撤军,吐蕃诸部已经答应出大军助我攻破秦凤城,等我们两军合为一军,来日再战,全军,准备行装,随我撤退。”
此次精心策划偷袭潼关的战役在一些人的布局之下悄然落幕,公元一一二四年深秋,秦凤军在赵谌的率领下击败了西夏军,虽然其中巧合甚多,天意也帮了赵谌良多,但胜者为王败者寇,在史书之上会记录赵谌击败西夏军一事,西夏军损失近五万大军,宋军也付出了两万余人的代价,第一次西夏军和宋军的鏖战宣告结束,七公主和赵谌的战斗才刚刚拉开了帷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历史的走向也是一团迷雾。
第一百一十八章 鏖战绝幽谷(一)
当赵谌的率领秦凤军进入潼关之后,也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跳,因为潼关地势险峻,关口依山而建,死在峡谷间的两军兵士皆暴尸荒野,多年来寄存尸体早已数不过来,白骨之多,一眼望不到尽头,本来历代防守潼关的将领都有将这些兵士的尸体搬运出来,但大多都无功而返,取尸不得,还让很多前去探索的义士坠落山崖,实在是得不偿失。
此次大战依然如此,只是在原本堆积的白骨之上,新添了一些尸体罢了,西夏兵士猛打猛冲,自然是损失惨重,但西夏军占着人数优势,依然有多次攻上城头,惨烈的白刃战在数丈之间进行,潼关守军的箭矢早已射完,檑木滚石早已丢尽,但西夏军仗着人多势众,以车轮战,昼夜不停的猛攻潼关,潼关守军虽然奋力鏖战,但久战之下,早已是疲惫之师,而西夏军每一次攻城都是养精蓄锐的兵士,此消彼长之下,渐渐潼关有告破的危险。
潼关能坚持如此之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西夏军兵士多为骑兵,攻城之战并不擅长,若是换成精锐的攻城兵力,加上攻城器械,潼关也许早已陷落,可惜假设永远是假设,永远不可能成真,西夏军早已失去了先机,虽然七公主在败局中极力寻找胜利因素,取得了很多战果,但十余万大军的粮草被一把火烧尽,军械被付之一炬这都是对西夏军沉重的打击,西夏国力远不如宋朝,筹集这些粮草军械,集全国之力,几乎耗费了一年之功,这也是七公主心中永远的痛。
熟悉七公主的人都知道,其人对待敌人往往是冰冷的铁血政策,杀伐之间不带丝毫无用的情感,而这次居然露出了原本的属于自己的情怀,这只能说明,在七公主心中赵谌是值得认真对付的敌人,而在幸甫弯那里七公主并未动手,并不是怕了秦凤军,而是此地道路狭窄,不适合骑兵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