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阶下等着韩琦出来,求情说:“焦用有军功好儿。”
无奈韩琦看不起武人,轻蔑地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
然后韩琦当着狄青的面就将焦用给诛杀了。狄青见自己的爱将被诛,既震惊又愤怒,既屈辱又无奈,一时六神无主,不知所以,直到有人提醒他说:“狄总管已经在这里站了很久了。”
在那个崇尚进士的年代里,狄青作为朝廷命官,虽然不敢对那些“穷酸饿醋”的文官如何造次,但对于韩琦,狄青心里一直是有意见的。后来狄青以军功荣升枢密使,可说是位极人臣,做出了一番一般状元也难以企及的功业。那时他常常对人说:“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
韩枢密就是韩琦。可见狄青对韩琦是很不服气的,两人之间的芥蒂很深。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9.迎一赤老,累日不来
狄青与韩琦的矛盾,决不是两个人的私人恩怨,而是武官与文官两大集团冲突的表现。在宋朝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狄青所要面对的,决不是韩琦一个人,而是所有依靠科举当上大官的文人。
狄青清楚地知道,在宋朝庞大的官僚集团中,他是一个十足的“异类”。
异类如果只是主流的陪衬,可能会大受欢迎。但如果抢了主流的风头,遭受排挤的命运就不可避免。
文官们越是看不起武人,狄青就越要为武人们争一口气,因此他负气不愿抹去脸上的刺青。
不过狄青清楚地知道,文官集团口口声声为了“千秋万代”“尧舜禹汤”,“祖宗之法”不可违,似乎一个个都“以天下为己任”,其实所关心者不过是文官集团的既得利益。但在文官的包围中,哪怕没有半点差错,也可能莫名其妙地被唾沫星子喷死,如果有半点把柄被人握住,那真是万劫不复了。
在平定侬智高时,狄青的部下收拾战场时发现一具穿金龙衣的死尸,便要狄青将其当做侬智高奏报战功,狄青不得不叹惜这些人的“政治水平”太过低下了。狄青非但没有虚妄邀功,反而将平定侬蛮谋略排阵的功劳,全部计在进士出身的孙沔头上奏报朝廷。毕竟多年在朝为官,狄青的“政治智慧”也有了长足进步。
但这点“政治智慧”改变不了狄青被文官们疯狂排挤的命运。
现在的上海人喜欢骂“赤佬”,尤以“小赤佬”最常见。“赤佬”这种说法,在宋代是骂军人的,其原意宋代人就已弄不清楚。狄青被任命入主枢密使时,耽搁了好些天没走马上任,弄得枢密府一帮文官天天白白地准备迎接,很是懊恼,于是就骂道:“迎一赤老,累日不来。”这话后来流传开来,以至于京中的文官背地里将狄青叫做“赤枢”。
不久,有关狄青光怪陆离的传言就层出不穷。
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上长角,是个怪物。
狄家祭祖烧纸钱,管家忘了事先通知京城的有关部门,就有人传说狄青家中夜里出现光怪,还有个为皇帝起草文件的刘敞神秘兮兮地说,当年篡夺唐朝的朱温家中就曾出现过这样的光怪。
京城突发大水,狄青避洪水于相国寺中,又传出很多谣言,有人说他穿过浅黄色的衣衫,正好犯了民间忌穿黄色的大忌。后来狄青家里起火,韩琦就不断地向救火的人打听:“你们有没有看到狄枢密穿着黄衣衫?”
各种谣言传到仁宗皇帝耳中,仁宗坚定地说,“狄青是个忠臣。”
然而文彦博冷冷地说:“本朝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仁宗皇帝当然知道本朝太祖是趁主少国疑之际,在军将的“黄袍加身”下,篡夺了后周的政权,因此无语。
欧阳修的政治水平更高,他是这样解释京城发大水的,“水者阳也,兵者阴也,武将亦阴”,也就是说,京师发大水(阳)是上天要对狄青这个危险的武将(阴)发出警告。
后来欧阳修上书,绕来绕去说了一大堆,虽然也承认狄青的忠诚与战功,并坦言文人不会打仗,不过在他看来武人会打仗,成为众多将士心目中的偶像,那就是一条大罪,好像狄青要把将士们组织起来造反似的,因此非要把狄青赶出京城,说是只有如此才能保全狄青。
欧阳修的逻辑匪夷所思,不过他的意思,被文彦博一言说穿:狄青是没有什么罪,只是朝廷对他有疑心了。说得更加确切一点,其实在文彦博、欧阳修看来,不是朝廷对狄青有了疑心,而是朝廷“应该”对狄青起疑心。
1056年,也就是入京后三年,狄青罢枢密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