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看看事态严重了,当地的保伍忙把狄素抓了起来。保伍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主任一类的人物。这时,16岁的狄青出面说,杀“铁罗汉”的是他而不是狄素,再说什么狗屁罗汉可能还没有死呢。一番折腾后,“铁罗汉”吐出了数斗水,活了过来。保伍看看没闹出人命,也就不管了。
苏东坡记载这个故事时,就说狄青“本农家子”,也就是说狄青是农民出身。后来狄青在村中当乡书手。宋代将乡村的民户分为五等,每个等户都要为国家白干活,乡书手是第四等户的差役,可见狄青家在乡村中也不算富裕。乡书手是负责文书事务的,差不多就是乡村中如有土地买卖、缴税收税的事情,乡书手就负责拿出表格让人家填好,然后在经办人一栏中签上自己的名字,诸如此类。
但乡书手这种应付县里收税的文字工作并不是一份好差事。可能是因为狄青做人不够“灵活”,不太懂收税过程中的种种“潜规则”;也可能是因为狄青好打抱不平,像梁山好汉一样犯了什么事,总之,25岁时,他逃到了北宋的京师开封。到了开封走投无路,只好应募入伍,在禁军“拱圣营”当了一名小兵。
由于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又善于御马,狄青后来加入了骐骥院做了骑御马直,也就是皇家仪仗队的一名马兵,倒也威风凛凛。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征西遇贵人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一命二运三风水,四遇贵人五读书”。说的是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素,除了自己的勤奋之外,机遇同样十分重要。
在平定侬智高之前,狄青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与西夏的战事中。正是在西北前线,狄青遇到了贵人,使他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
狄青遇到的贵人不是一位,而是很多位。
第一位是范雍。
正如面具将军回到京城后京中士民所议论的,来到西北前线之前,狄青曾是皇家仪仗队的一名骑兵,后来又被选入殿前诸班,当上了皇帝近卫骑骑兵。
后来不知因为何事触犯军法,狄青被判死刑,幸而知河南府范雍赏识狄青,极力营救,才免了死罪。公元1038年,也就是宋仁宗宝元元年,西夏的元昊不断骚扰宋沿边州郡,沿边将帅多为元昊所败。狄青就是在这时被派到了延州,任延州青涧城指挥使,结束了五年的京师生涯。
第二位是种世衡。
《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遭高俅*时,决意去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后来史进去找师傅王进,又在路上遇到了鲁达(智深),那鲁达便在渭州的小种经略相公那里做一个提辖官。
延安府与渭州,就是狄青在西北前线立过战功的地方。延安府在狄青时还叫延州,包括今天陕西延安、安塞、延长、延川、志丹等地;渭州则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定西、漳县、渭源、武山等县地。
在延州,狄青的上级长官是种世衡,《水浒传》中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就是种世衡的儿子和孙子。当时种世衡军务繁忙,每天阅读情报、分析形势、制订战术,都要到半夜才能休息,这时身边的侍从官差不多都睡着了,只有狄青精神饱满,一呼即至。狄青由此得到种世衡的赏识,获授了兵法。
第三位是尹洙。
第四位最关键,是北宋名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
狄青的才略,深得前线的经略判官尹洙的赏识,并以良将之材向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推荐。范仲淹一见惊为奇才,特地送给狄青一部《春秋左氏传》,勉励他说:“一个将军如果不懂得一点历史,那就只是匹夫之勇,是不能成就大事业的。”狄青受到鼓励,耐起性子认真读书,更研究秦汉以来的将帅兵法,从此让人刮目相看。对于范仲淹的知遇之恩,狄青终生不忘。范仲淹去世后,狄青每次到范家,都要进范氏家庙祭拜范公,并恭恭敬敬地礼拜范夫人。
战场的历练和文化的修养,把狄青造就为一名杰出的将军。狄青的官位很快升到了经略招讨副使。
公元1041年,也就是宋仁宗庆历元年,元昊派兵攻打渭州,宋朝前线统帅韩琦主张进攻战略,宋军在好水川大败。第二年宋军在定川砦再次遭遇大败,总管葛怀敏战死,西夏军队直抵渭州城下。就在这时,宋仁宗急调狄青前去应战。狄青到达前线,乘对方不备,短兵相接,一举把西夏军打得大败。当时,由于西夏正逢旱灾,财力不济,又加之连年战争,死伤极多,元昊已无力攻宋,只好息兵。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