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人体质都很瘦弱。滔河区罗山大队回归56人中有病的即达52人,占93%,其中浮肿病7人,干瘦病37人,其它病8人。且回来的人员中绝大部分在这时间内,因体质瘦弱不能从事生产,因而不仅生产、生活需国家照顾,疾病治疗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 既无生产工具,又无生活炊具:目前全县回归人员缺少小件农具14000多件,生活炊具17000多件。城关区渔池大队回来13户、44人,缺锄、锨等工具47件。宋湾区宋湾大队回来49人,农具无有一件,借也不好借;王岗大队回来29户、56人,因无炊具,所以有的做饭无有锅,吃饭没有碗,形成顿顿等邻居做好饭后再借锅做饭,尤其是天下雨和晚饭更加困难,甚至有的半夜才吃饭。
根据上述情况,除发动群众开展互相和各社队尽可能的再进一步进行安置、帮助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从事生产外,尚需请示上级帮助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需棉布5万市尺,款40 万元,以解决回归人员的住房、穿衣、疾病治疗和急需的炊事生产工具,帮助他们回归后重建家园。
2� 要求青海在对今后回来人员,发给路途费和安家费,不能扣留群众财物,已扣的要发还或等价赔偿。
3� 对有病和体质瘦弱的待恢复健康后再回来,以制止途中死亡,希望青海领导机关立即制止留劳力、专放老弱病残的做法。
4�对妻回淅川夫在青海,小孩回在淅川大人留在青海的人员,应根据本人自愿允许迁居一处。
5�对有的党员、团员回来后关系留在青海的,在青海又未受开除党、团籍处分的,把党、团的关系仍介绍回淅川。
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 中共淅川县委员会
1961年8月21日我注意到这个报告于1961年8月22日即印发给南阳地委、南阳专署、河南省委、河南省人委、河南省民政厅、中南局、党中央、以及青海省委和中央农垦部。共印发了30份,县办存2份。正是县办保存的这两份为我们保存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40多年过去了,我们回顾那个全社会只能“指鹿为马”的荒诞年月,回顾那个说真话即会坐牢或被杀头的年月,我们对那个不怕杀头、敢于把苦难说成苦难、把事实说成事实的淅川县委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对淅川库区4700多个家庭、5400个死难兄弟姐妹、23000多移民致敬!至哀!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故园大迁徙:历史的伤痛与眼泪(4)
2
2005年6月,我在湖北钟祥市作家、淅川移民全淅林带领下,在大柴湖找到了两位当年移民青海的人,一个叫寇春枝,一个叫马吉周。他们都是60岁的人了。当年他们和1万多从青海讨饭回来的人一样,还未等站稳脚跟就又于1968年移民大柴湖。看得出,寇春枝原本是个漂亮的女人,因为太多的挫折与艰难,使她变得十分抑郁,她不讲话,无论你问她什么。我从她丈夫穆文奇那里了解到她们一家人移民青海的经历。寇是淅川双河镇人,那是个山清水秀的古镇。寇自幼失去父亲,1959年,20岁的哥嫂移民青海。1960年,40岁的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也去了青海。就在他们去的那年,年轻的哥哥和7岁的妹妹饿死了。1961年,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弟弟又讨饭回到淅川。1968年她们一家又被移民大柴湖……
马吉周现在柴湖镇开个小饭馆,饭馆临街,里面有两三张不怎么干净的桌子,做饭菜的锅、炉和吃饭的桌凳都在一间屋子,熏得黑糊糊的,生意肯定不怎么样。马吉周是个健谈的人,说起当年去青海的往事,他好像一直在说“逃跑”。马吉周说——
五九年让去青海,我报名去的。那年我14岁、太小,我个子高,就报了个16岁。不去不行呀,淅川饿得很!估摸去青海能吃饱。我们坐汽车到许昌,然后坐闷罐火车到甘肃河口下车,然后再坐汽车到西宁。到西宁全是山路,路很窄、过不去,走了两天半才到西宁。有一辆车就掉到悬崖底下,一车人全死了。到西宁半个多月后,接待站才送我们到贵德县嘎让公社。到嘎让要过十八盘山(即日月山——笔者注),高得很,汽车轮子拴上铁链子往上爬。走了一天多才到嘎让,住在藏民腾出的泥坯房子里。一个连住一个院子,打地铺。我是淅川宋湾人,宋湾去了16人,分为一个连,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