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1/4 页)
处一般的梅花,细看之下,却是桃花。
原来,汤池周围,地上已经没有白雪,而是一片绿色。细细一看,竟然是被人开辟出来一圈菜畦,由外而内,种了许多蔬菜。甚至,在太湖石上,爬了一些藤蔓,藤蔓上缀着一个个绿色的小葫芦,顶端还带着黄色的小花。
“这里冬日漫长,家境殷实者不缺粮食也不缺肉食,却是这些绿色的青菜格外珍贵。”朱雀道:“这片菜畦很好。”
“嗯,挺好的。”徐玫也很满意。
梅花桃花的景致,再雅致,在别处也不是看不到,且看久了也是一般。只有这片菜畦,看似有些烟火俗气破坏了这里的“仙气”,但却格外的实在,让人欢喜。
徐玫对这个园子很满意,离开温泉所在,又兴致勃勃地逛了一圈,才让朱雀找来商会派来之人,好询问事情。
来的是出身徐家的一位女医。医术只是一般,但却极其擅长接生,因而在上京城很有一些名气,很受尊敬。她的丈夫虽然在徐家商会做事,但她却是在外面经营了一家医馆,取名迎新堂,手底下培训了许多女医和接生婆子,生意十分不错。迎新堂在上京城开办了十多年了,她的名气不小,反而倒是很少有人清楚她出身徐氏,丈夫就在徐家商会任一个小管事了。
“竟然劳烦张大夫走了一趟。”徐玫十分客气,歉意地向张女医道。
“能见到小姐,为小姐解惑,是我的荣幸。”张女医四十多岁的样子,面白脸圆,个子不高,胖瘦均匀,衣饰得体大夫,看起来脾气温和,很好相处。她微笑着道:“我在上京城十几年,去过的大家没有几千也有数百,小姐若要问这里的道路人物,大约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的了。”
从调养身子到保胎养胎再到迎接新生,又到产妇护理小儿洗三,这都在迎新堂接待的范围之内。十年里,不知道走进过多少人家,见过多少内宅夫人。
徐玫初来此地,想要了解这座城市,的确没有比张女医更加合适的人了。
“那就再好不过了。”徐玫笑容欢喜,态度谦和,不好意思地道:“我是初来此地,想请张大夫先随便介绍一下,不知麻烦不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的。”张女医笑的更加温和,坐在椅子上上向徐玫欠了欠甚至行礼,道:“那我就先随便说一说。小姐若是想问的,随时就我就是。”
“今上康帝,是大康第三任皇上了。如今贵庚约四十余,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之前传闻康帝病重,不知是真是假?”徐玫问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365
“之前皇上病重,应是真的。”张女医含笑肯定,道:“当时瞒的极深,但后来皇上病愈之日重赏了诸葛神医,所犯疾病也没有再隐瞒,是结石之症。具体如何,却是不为外人所知的。”
徐玫微微颔首。
若是结石之症,那病人的确会身体难受至极体力不济的。但却并非一时就要命的急症,病人也是神智清楚,能够理事的。
因为康帝一直都清醒着,所以才一直稳稳地压住了大康国内不乱。但又因为病痛难忍,也就没有心思和能力再挥兵南下,给了大夏喘息之机,也给了宣仁帝匆匆登基之后收拾烂摊子的时间。
“今太后有两子一女……”
张女医见状,便继续为徐玫讲述了下去。
她言语温柔,说话不疾不徐,又调理清楚。几次徐玫打断她询问了几句,她回答完之后,难得又能将思绪继续回到之前的节奏上来,像是心中有一张纸,纸上写清楚了一二三点似的,绝不混乱,十分难得。
从皇室,到当权的勋贵大臣,又到几位地位特殊的名望之士,而后是青年俊杰名门闺秀……又到上京布局,长街闹坊市,衣食住行各行各业最有名或是最有特色的各种铺子……足足说了一个时辰。
“多谢张先生。”徐玫感激地道。
因为张女医的解说详尽而富有条理,徐玫已经对整个上京城有了足够的了解。
“我说的这些,常住上京城的人都是知道的,当不得小姐道谢,更不敢称‘先生’。”张女医谦逊地道。
徐玫摇摇头,真诚地道:“就算人人都知道,那却不会人人都能说的这般清楚明了的,我实在受益良多。”
张女医笑容更加谦逊,口中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不知小姐还有什么想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