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1/4 页)
但宫氏不知道现场的情形,哪里懂得这些鸾鸾绕绕,顿时委屈不已:“怎么就是我惹事了?外头人都这么说……”
“好了”章寂大喝,“都少说两句吧,还吃不吃饭了?”
章放与宫氏夫妻都讪讪地闭了嘴,章寂面色阴沉地吃完半碗饭,重重放下碗便起身出了院门,本打算象平时那样,在村子里溜达一圈消消食,顺便散散心的,却瞧见一个人戴着斗笠,站在前方的大树底下远远地望着自家的大门,又将目光转向了自己。他心中疑惑,正要上前去问那人是谁,那人却转身离开了,迅速消失在夜色当中。
“奇怪。”章寂心想,“这人的身影怎么有些眼熟,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
第二十二章 岔道
收费章节(20点)
第二十二章 岔道
“你说的是真的?”沈儒平几乎掩饰不住脸上的惊诧之色,“他们家居然还能攀上州同知?胡四海,你可别胡说八道,章家与我们一样,都是流放的犯人,谁不知道我们三家得罪的是当今皇上?怎么可能还会有做官的愿意跟他们交好?”
胡四海神色间有些不悦,但还是耐下性子柔声道:“千真万确,咱家在德庆城与九市镇两个地方都待了好几日,把事情都打听清楚了,章家与德庆州同柳信文交好,还是三年前刚到德庆时的事,听说是在路上遇见了正好南下上任的柳信文,不知怎的就投了缘。柳信文在过去三年里,逢年过节都会派人给章老侯爷送礼问安,章家人进城也曾多次前往柳家拜访,章家人在自家后园种了十几亩菜,大多是卖给了柳家。”
沈儒平眼中闪过一丝懊悔,如果柳信文是在南下途中与章家人相遇,才结下了交情,那他当年本该坚持与章家同行才是,他怎么就犯了糊涂?居然听信大姐所言,推迟行程,足足比章家晚了四个月到达。而到了广州后,又是大姐一力坚持,他才会选择了远离章家的东莞,结果,他们沈家在东莞一日不如一日,章家却在德庆攀上了五品的官,不但吃穿不愁,还不用担心会被人欺负。都是一样的身份,境遇却是天差地别,怎不叫人扼腕?
沈儒平咬着牙道:“就算跟一两个官交好,也不算什么。那柳信文不过是区区一个州同,顶多也就是偶尔照应一下章家人,不让别人欺负他们而已,对章家人的身份际遇却是无能为力的。他家仍旧是充军的流放犯,在军户所里做最低等的小兵,比起我们,也是日子过得略宽裕些罢了。且不说这个了,你快跟我讲讲,可见到章家老爷子了?他对太孙的事怎么说?可愿意接我们过去?”
胡四海却没有回答他的话,反而盯着他道:“沈大爷,章家人已经不是最低等的小兵了,咱家离开九市的前一天,章二爷刚刚收到千户所发下的任令,提拔他为九市百户所的两名总旗之一。听说连德庆千户所的千户都对他的箭术赞不绝口,声称他是全所最好的箭术高手之一呢,众人皆称他前途无量。”
沈儒平听了,一口气几乎提不上来:“总旗?”
按大明军制,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所,百户所下设两名总旗,十名小旗,其中五十人为一总旗,十人为一小旗。对于未落魄前的沈章李三家而已,总旗只不过是个低等军官,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但对如今的沈章李三家来说,能成为总旗就已经意味着扬眉吐气了。东莞千户所辖下的梁百户,只不过比总旗高一等而已,就能仗势逼得李家将嫡出的女儿嫁与他为妾。李家的嫡女,那是什么身份?当初悼仁太子仍在时,她甚至一度名列太孙妃候选人名册,差点成为未来的国母,可如今却只能沦落为一名低等军官的小妾倘若沈家能出一个总旗,还怕所里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为难么?
沈儒平的心无法平静下来:“这怎么可能?就因为章家攀上了一个州同知?那柳信文是傻子么?章家老2是什么货色?说他文武双全,不过是看他老子娘面上抬举罢了,当年皇家游猎时半天都打不着一只野兔的家伙,居然还有人说他是箭术高手?真是笑话”
胡四海慢条斯理地道:“沈大爷这话就说错了,三年下来,章二爷的箭术还真是练得不错,咱家跟好几个卫所的士兵打听过了,连其他百户所的人都承认他箭法不差,可见他已是今非昔比了。而且,他这回得升总旗,虽说是柳信文有意提携,但其实他本来就已经做了一年小旗,成绩斐然,因而无人对他的升迁有异议。”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相比章家脚踏实地从低做起,老老实实练本事,沈李两家只知道找捷径,不是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就是攀附他人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