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中国知青文学史 > 第58部分

第58部分(第2/3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仙魔录:轮回之主这城有良田之霸道总裁被强爱瀚文与武杰永劫:你一个富二代竟喜欢打电竞哈利波特:过去归来之人祁同伟弃政从商,沙瑞金给我敬礼还珠格格之香妃重生约战,选我当主角?大可不必!天空之光海虎:龙之归途诗魂落魄迷踪诱尔为臣网游:重生之网游降临现实之前乱七八的文影视综清穿从夏冬春开始世界游戏,无限进化到底是不是三国上古卷轴:龙裔记事本【五夏】挚友是你们小情侣的借口老公丧尽天良,夫郎疯癫入场

农村的少数人之一。担任大队党总支书记后,于1977年同本队一农民结婚。戈克俭所在大队经济条件较好,1979年夫妻两人收入1800元,分粮3700斤,还种了自留地。但是,在参加座谈会以后,目睹上山下乡运动的回落和整个形势的变化,已不愿继续留在农村。1981年1月他正式向市、县领导提出,要求调离农村,到城市工作。主要理由:

1�当初带头“扎根”,是为带动广大知青安心农村干革命。现在知青下乡这条道说不准对不对,下乡知青大多数回了城;已在农村结婚的,也逐步安排到社办企业。自己留在大队当“典型”,没有意义。

2�现在的典型,很可能成为将来的落伍者。“四化”需要科学知识,光有革命精神不行,趁还年轻学点东西,否则,悔之晚矣。

3�由于自己是外来的,爱人是当地的,自己担任党总支书记,工作中经常牵涉到一些家族问题,不好处理。

戈克俭要求调离农村的三条理由中,至少前两条,同样适用于其他知青典型。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典型本来是为表率广大知青设立的,知青既已纷纷回城,典型的价值自然无从谈起。再者,知青典型中,十之###,原以富于“革命精神”见长,但在实现“四化”的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已是科学技术的动力,也就是说,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赶上时代的节拍,否则就可能落伍。戈克俭有这种紧迫感,说明一些典型人物的思想观念在新形势也产生了积极的变化。

座谈会的组织者原本希望,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大张旗鼓的表彰,遏制来势凶猛的返城风。事态的发展却是,代表们关于“扎根”的宏论很快就成了过眼云烟。知青返城势头丝毫未减。这年8月,在乡知青尚有500万人,到第二年6月,只剩下150万了。

这次会议,成了上山下乡运动中知青典型们最后一次展示风采的机会。 。 想看书来

最后的风采(4)

以上,只是“返城风”的一些梗概,更全面的阐述仍有待来日。

俗话说:“物极必反”,上山下乡运动不顾客观效果地长期推行,酿成的社会问题积重难返,才会导致“返城风”这样巨大的反弹。

前面提到,上山下乡运动中前后爆发过两场返城风。70年代末爆发的这场返城风,无论就规模、范围还是社会影响而言,都令前者望尘莫及。结局更是迥然不同:“###”初的返城风潮,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打着“造反”的旗号进行的,由于权力机构的压制、缺乏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知青们的努力很快付诸东流。第二次返城风则声势浩大,此伏彼起,最终以下乡知青大举返城而落下帷幕。所以有此结局,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社会舆论的广泛同情。“###”十年,上山下乡运动高潮迭起,内部矛盾也###无遗。许多知青陷入困境而无力自拔,知青问题如一根高度敏感的神经,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在农村受到伤害的,不仅有众多普通百姓的子女,还有许多高中级干部的子弟。“###”中“打倒一切”的极端做法,使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批干部蒙冤受难,“株连九族”的政治传统使他们的子女难逃厄运。后者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被送往农村、边疆。即便如此,其中不少人仍未能摆脱无中生有的打击和###。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被强加上“中国头号走资派”的罪名###致死,其子被下放到山西省一个贫困村庄插队。别的知青在农村是接受“再教育”,他却在贫下中农监督下接受“改造”。无休无止的批斗令他无法忍受。三四年后,其他知青相继调离,只剩他形影相吊。在这里,他生活了七年郭家宽等:《前国家元首之子的荣辱人生》,《中华儿女》,1993年第1期。。全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被打倒后,几个子女下放的下放,插队的插队,均漂泊东西。邓的小女儿后来回忆:插队后一个人走南闯北,“6年的时间里,没有得到多少人关心和爱护”毛毛:《缅怀胡子叔叔》,《人民日报》,1993年4月4日。。在农村时,险些被打成“反革命”###女儿的日记曾被当作“反革命罪证”上交国务院知青办,后者认为罪名不实,邓的女儿才幸免罹难。此事系原国务院知青办干部顾洪章先生见告。。类似刘、邓两家情况的干部子女在“###”中盈千累万。十年“###”在将上山下乡运动推向高潮的同时,也培养了否定这场运动的深厚社会基础。难怪当“返城风”拔地而起后,会得到全社会上上下下的广泛理解和同情。

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无限BOSS今天也在咸鱼重生之木槿花开那七年的爱第九张卡片上午咖啡下午茶穿越之纵横日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