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传出去,甄氏估计离完蛋不远了,但是甄定现在却又不敢骗林北,所以咬了咬牙:“大人可知子远先生?这是子远先生托我们代为寻找的。”
子远先生?是他玛的哪个?子龙倒是晓得,但是子远?林北真不知道,对于三国,林北确实知道很多人,但是更多的人他是不知道的,不过既然称为先生,应该是读书人吧。
“子远先生是何人?姓甚名谁?”
“许攸许子远先生。”
我去,那货啊,一说全名林北知道了,这位许攸也算是一个名士,史书评价此人胆子很大,有才无德,还比较贪婪,开始是袁绍的谋士,后来因为多次献计,袁绍都没有听从,于是一生气便转投了曹孟德,许攸一生气,后果相当的严重,直接导致了袁绍这位兄台在官渡之战的败北,算起来这位许攸倒是官渡之战最大的功臣,不过后来这家伙相当的傲慢,多次在公开场合称呼曹孟德的小名儿,也就是阿瞒,曹孟德枭雄的心胸也忍不住了,最后借许胖子的手把许攸干掉了,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
“许攸让你带大象回去做什么?”林北问。
“不知。”甄定这次却是摇头,“子远先生大才,却是小人我猜之不透的。”
“许攸是何时说的此事?”林北又问道。
“是去岁族里托人来告知的。”
林北张了张了嘴,突然想起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只知道现在是三国时期,但是具体到哪一年林北还真没问过呢,忍不住问道:“今年是何年?年号为何?”
“今年年号为光和,为光和。。六年。”
林北心说我勒个去,今年已经是光和六年了?公元一八三年?明年就是光和七年也就是中平元年?张角就得造反了?开始林北还以为有好几年呢,哪知道这都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了啊。
“你确定?”
“大人,今年确实是光和六年,大人可以问夫子,夫子肯定也是知晓的。”甄定肯定的道,这种问题他没道理会记错的。
林北胃疼了一阵儿,心说这些三国时期的谋士确实生猛啊,许攸估计已经看出了汉室将亡,他又素来是个胆肥的,所以便让甄氏商行寻找大象,驯成象兵,以便于以后的战争,既然许攸都能看出来,那么像什么贾文和,戏志才这些智近乎妖的肯定也能看出来了,也不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
呆了半晌,林北对甄定道:“你所求之事我答应下来了,我会尽快抓回大象给你。”
甄定大喜,不迭的感谢林北。
林北却没有理他,都说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连大西洋彼岸都会有影响,十头大象可比蝴蝶厉害多了,明年是中平元年,黄巾起义,林北已经无法阻止,那么就干脆不用去管了,历史到现在倒是没有什么变动,但是这批象兵投入战场,会不会造成曹孟德以后官渡之战的失利?林北对此有些期待。
ps:这本书里的三国一些名人可能会提前出生或是延后,如有和史书不一致的地方,请不要和史书进行对照,否则你会看得很郁闷,谢谢合作哈。。。。
第八十三章 林北的打算
因为答应了甄定,再加上林北自己的恶趣味,所以接下来的数日,林北很是用心的研究如何才能抓捕大象,并且还让卞夫子查了下资料。
古时候因为没有**,所以兵家很注重利用特殊的动物来克敌制胜,战象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众所周知,大象的体型非常大,而且很沉重,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别看象很大,动作却并不笨拙,另外,大象还很聪明,古人认为大象极具灵性,只要稍加驯化就能懂人的意思。
大象和马相比,兵家一直认为大象比马强得太多了,力气比马大,体型比马大,也比马皮粗肉糙,甚至连耐力也远远超过,唯一差的可能就是速度了,不过大象其实也并不算慢,奔跑起来一般是普通人的三倍。
优点这么多,按说象兵应该会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很可惜,大象的数量却限制了象兵的规模,古时候的象群确实比现代要多得多,不过那个时候的大象也大都集中在现代的南方一带,也就是东南亚地区的密林里,离中原太遥远了,让抓捕大象变得相当的困难,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战象最大的作用就是冲击敌人的战阵,以它们的力量和体型来撕破敌方的阵线,所以如果象兵过少,作用肯定不如马骑兵。
“大人,如果战象有一千头,那么简直所向披靡。”卞夫子言道。
林北点头,深以为然,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城墙其实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