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几分清冷。淡青色的流苏悬在白玉钩上,一阵风过,吹动长长的影子扫过帷幕,她微微颤抖,一种凉意漫上心头。
忽然手上一暖,是他从旁边伸过手来,紧紧地覆在她的手上。
“媚娘,冷吗?”
武媚娘心神逐渐放松,转过头,对上那明亮关切的视线,她笑道:“臣妾没事。皇上,臣妾……只是在听这风声。”
李治脸色如常,低垂的睫毛掩去了眸中的神色,“快要子时了,想必王皇后也要上路了吧。”他低低叹道,言语中像是有些眷恋,又似乎只是单纯冷漠的感慨。
“皇上……”
“媚娘在担心吗?”
“没有,”武媚娘摇摇头,“也许只是感觉,这件事情不会这么轻易地结束。”
像是在回应这句话,殿外隐隐闪烁起一抹灯光,是有人持着火烛接近。
“看来真的没有这么简单就结束啊。”李治忽然低笑一声,“只是不知道,这次又是哪一招。”
“陛下,娘娘,长孙大人有急事求见,已到了前殿。”屏风外传来内监的声音,尖锐的嗓子被刻意压低,显出几分诡异的滑稽。
“命他在殿内等着。”短暂的沉默后,李治冷冷地吩咐道。
两人起了身,殿外值夜的宫人立刻上前,轻手轻脚地为两人披上衣服。
来到正殿,长孙无忌正跪在地上,见两人出来,恭敬地行礼道:“老臣参见皇上、皇后娘娘。”
李治从容坐下,也不让他起身,只冷然道:“国舅大人,王皇后的事不是已经解决了吗?三更半夜还跑进宫来干什么?”
长孙无忌从容回禀道:“回皇上的话,大事不好了。昭陵中长孙皇后的坟墓裂开了一道大口子。民间议论纷纷,都说这是皇上逆天而行造成的,只怕宫中有冤情呢。”
李治顿时愣住了,“什么?昭陵怎么会……”
“昭陵之变,非人力所能成,只怕是上天示警。”
不等李治回答,武媚娘问道:“长孙大人,不知昭陵地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今日清晨。”
“不过短短一天的时间,昭陵地处荒僻,守卫重重,怎么会这么快就传遍京城呢?还是说长孙大人未卜先知,早知道这个消息会很快传开呢?”
长孙无忌似乎听不出话中的讽刺之意,肃然道:“有道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啊,老臣也只是在提醒皇上,此事只怕会越传越广,对皇上名声不利啊。”
李治眉宇间怒色一闪即逝,冷哼一声,“长孙大人过虑了,须知天地造化,时有异象,些许地貌变化只不过是自然之力,联系到什么上天示警,只怕荒谬了。”
长孙无忌不以为然,“皇上所言,只怕百姓未必肯相信啊。难道皇上能为此事专门下旨辩解不成?”
李治一时无言,民间百姓本就迷信怪力乱神,若再有有心人推动……他目光落在长孙无忌身上,眸中寒意凝聚。可若要因此放弃,却又不甘心。
似乎明白李治的犹豫,长孙无忌不紧不慢地从怀中取出最后的底牌,“老臣还有一本奏折,是边关的刘仁轨将军递上来的,今晚刚刚送到。”
此言一出,李治身形一颤,连武媚娘都变了脸色。
刘仁轨是镇守边关的大将,手中握着天下一半的兵权,而且都是久经沙场的精兵强将,难道连他也被长孙无忌拉拢过去了?
内监接过折子,递到御前。李治展开匆匆扫了一遍,果然是为王皇后鸣冤的。同样内容的折子,这些日子里李治已收到不下数十本了,都是长孙无忌一派官员所奏,对那些折子,他完全可以满不在乎地束之高阁,可是这一本却万万不能了。
他脸上还是一派平静,手却微微颤抖起来,倘若连刘仁轨也投靠了长孙无忌,那以后的朝政,岂不是他的一言堂了,迄今为止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笑话。
武媚娘也看着,末尾的署名上隐见“刘仁轨”三字,字体刚硬,墨迹清新。
“废后巫蛊之事迄今不过数日,想不到竟能传到刘大将军耳中。”武媚娘冷笑一声,从京城到边关路途何其遥远,必定是有绝顶轻功高手一路飞驰,才能将消息传到,并送回这本奏折来。
胜券在握,对这些讽刺毫不在意,长孙无忌一本正经地道:“天意人心皆是在为王皇后鸣冤,请皇上明鉴。”
李治焦虑地来回徘徊着,不甘心地道:“那你让朕怎么办?旨意已经下了,难道要朕自己打自己耳光,把旨意收回来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