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单独冲上了城墙(第2/2 页)
,让在燕国前线作战的庞媛带领军队迅速撤回。不出意料,赵军很快就将重返赵国。
到那时,至少能挡住秦军的攻势。
“报告大王,不好了!从北面过来的秦军正在接近邯郸城,现在离邯郸只有十数里的距离!”
此时,一名信使气喘吁吁地冲进了殿堂。
“什么!”听到这一消息,** 和众大臣们心头一紧。
他们不怕王翦率领的军队来犯,只怕王翦的部队与北方的桓出会合,形成两面夹击的局面。
“大王,必须立即派李牧将军带军回援邯郸城!” 郭开迅速建议道。
“快去,传我的命令,速令李牧带着兵马支援邯郸城!” ** 毫不犹豫地下令。
在北面通往邯郸的路上,有一支秦军队伍缓慢而坚定地前行着。因为他们肩负运输大批粮草的任务,行军速度并不快。
这是易风指挥的八万大军。
“将军,赵军侦察兵可能发现了我们的行动!”正在探路的秦军侦察员回来对易风汇报道。
由于易风及其下属并没有超凡的听觉能力,而如今他们靠近了邯郸城,周围遍布了赵军的观察哨及侦探,发现自然在所难免。
而这正是易风的意图。
易风同桓出一样,深知如果不除去李牧带领的主力军,他的进攻将无法安心开展。
所以,易风利用明目张胆的方式,迫使李牧的大军离开营地,以便趁机歼灭其部队。
只要李牧的大军出来迎战,虽然对方有五万兵力,而且李牧战术高明,但在正面对决中,易风并不畏惧;
反之,若李牧不愿应战,他会迅速由佯攻转为真攻,主动权全由他掌握。
于是他吩咐手下:“下令,在此地扎营,并修建防御设施。” 易风将营地设在距邯郸约七八里地的位置,同时在周边高地设置工事、挖掘堑壕、构筑壁垒,筹备滚木等防具准备应对可能来临的李牧援军。
同时,他指派人员与王翦将军联系,并商议五天后的计划,从南北方双管齐下攻击邯郸。
易风转头对着身旁的一位将军说道,但他担心王翦可能不会听从他的命令,于是拿出了桓龄给他的令牌作为凭证。毕竟,作为三军主帅的桓崎有权指挥王翦及其部下。如今派人拿着桓崎的令牌前去见王翦,王翦必定会照办,否则便是违抗军令。
在秦国,违反军令是一项重罪,尤其是在主帅下达的命令面前,违抗更无从谈起。为此,易风还派人在邯郸城周边密切监视敌情,并安排人守住通往邯郸城的主要道路,一旦发现李牧部队的迹象便立即汇报。完成这一切后,易风就在军营中静待李牧的行动。
“哒!哒!哒!”
一辆快马从咸阳的街道上急驰而来。
“报——秦军在与李牧大军的大战中,成功击毙五万名赵军!” 马上的士兵一面朝着咸阳王宫方向驰骋,一面向四周宣布。
这正是桓崎派出通报与李牧大战战况的人。此刻,在咸阳王宫内,秦王嬴政正在与其他大臣们商议朝政事宜。自从邺城失守以来,他们几乎每隔几天就能收到前线发来的消息。通常这些报告是描述秦军攻破某个赵国城市或击杀了多少赵军的情况。
但是,被秦军征服的大多是小城镇,被斩首的数量并不庞大,因而并没有引起秦王或群臣的高度注意。真正令他们感到好奇且关心的人物,则是在战场上的那位年轻将才,这位连秦王嬴政都非常欣赏的年轻人。
然而,自从这个少年攻占邺城,又有接连攻取其他三城的消息传回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再听到关于他的任何消息。嬴政聆听着大臣们的政务汇报时,心里不免也想到了这个少年。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会对一个未曾谋面的年轻人感到如此亲近。或许,是因为听闻这位年轻人在邺城战斗中的表现激发了自己的热情和斗志。也或许只是因为偶尔读到这少年写回家书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
他依然记忆犹新,家书中少年的第一个心愿——让母亲与妹妹过得更好,这使嬴政首次特意发布了一条褒扬其母妹的旨令,并为二人送去许多赏赐,保障母妹无忧生活,尽享富贵。但他更为震撼的是易风提出的另一个愿望——希望秦国早日统一六合,并实现千秋伟业、奠定不朽江山。这个理想,与嬴政的心愿和追求完全吻合,使他们产生了强烈共鸣。然而,自从嬴政登上秦王之位并面对母亲的背叛,他就从未有过朋友,也难以期待家庭间的亲情温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