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的那样习惯了,那也
许太过分,不过他对这里的日常生活终究已能很好地适应。
这毕竟是人们使自己习惯于陌生环境的一种奇特的方式。
不过要适应它、习惯它却是很费力的;这样做无非是为了他本人的需要,但同
时也怀有一种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一当完成这项使命或在完成后不久,就重新抛弃
了它,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人们把这类事当作生活情趣中的一种插曲,目的无非是
为了“消遣”,也就是说使机体尝到些新鲜味儿,换换花样——日常生活是那么单调
而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使人有娇纵而萎靡不振之虞。但固定刻板地做同一件事时
间太长,究竟为什么会有这种萎靡不振的感觉呢?其中原因,倒不在于生活的种种要
求使他体力上和精神上劳瘁不堪(因为这样的话,休息一番就能恢复),而是心理上
的某种原因造成的。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往往因它的千篇一律而容易淡薄,同时它
和生活感受又息息相关,一个削弱后,另一个也接着受到损害。关于寂寞无聊的性
质,人们有许多错误的概念。一般认为,时间内容中的趣味和新奇之处,就是让它
“流逝”,也就是说,使时光短促,而单调和空虚则会抑制时间的进程。这种说法不
尽适当。空虚和单调无聊固然会使每一分钟、每一小时延长,令人有“度日如年”
之感,但它们也能将巨大和极大的时间单位缩小或使它飞逝,甚至化为乌有。反之,
一个充实而有趣的时间内容,能使一小时,甚至一天的光阴缩短或轻松地逝去。可
是在量度方面,它却赋予时间进程以宽度、重量和坚实性,因而多事之秋与那些平
淡无奇、风平浪静的年代相比,前者的流逝进程慢得多。
因此,我们所说的寂寞无聊,其实只是一种由单调引起的,时间上一种反常的
缩短感觉。生活老是千篇一律,漫长的时间似乎就会缩做一团,令人不寒而栗。倘
若一天的情况和其他各天一模一样,那么它们也就不分彼此。每天生活一个样儿,
会使寿命极长的人感到日子短促,似乎时光不知不觉地消逝了。所谓习惯于生活,
其实就是对时间有一种木然甚至麻痹的感觉;年青时的日子过得慢,而晚年的岁月
却消逝得愈来愈快,也必然是这种“习惯于生活”造成的。
我们知道,生活中引入一些插曲或变换一番新花样,乃是维持我们生命力,使
我们对时间保持清新感以及使我们对时间不会感到漫长,厌烦或枯燥无味的唯一方
式,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有一种新的感受。调环境,换空气,上温泉浴场,都是为了
这个目的,而调换环境和生活中加入某些插曲就有消除疲劳的作用。住到一个新的
地方,头几天有一种清新之感,也就是说使人精神百倍——它能保持六天到八天左
右。接着,随着你“习惯于”这个地方,似乎渐渐觉察日子紧缩起来。谁依恋着生
命——或者说得确切些,谁对生命依依不舍,谁就会恐惧地觉察到,日子的步子跨
得越来越轻盈,无声无息地开始溜走,而最后的几星期,比如说四星期左右,简直
飞逝得令人害怕。当然,生活的插曲终了时,对时间的清新感也就随之消逝;而在
回复到正常的生活以后,它又重新显现。外出后再回到老家时,开头几天又过得新
鲜而生气勃勃,不过只是短短几天而已,因为人们对“习以为常”的生活,适应起
来比那些例外情况为快。如果说时间的感受由于年迈而减弱,或者这种感受一向不
很强烈(这是生命力本来就衰弱的征兆),那么他很快就会昏沉沉地回复到原来的生
活,过了二十四小时,就感到从来没有外出过似的,几天前的旅行宛如晚间做了一
场梦。
这里插入了上面这段话,只是因为年青的汉斯·卡斯托尔普对时间方面曾有类
似的感受。他在山上住了几天后,曾用充血的眼睛瞅着表哥,并对他说:
“到了一块陌生地, 开头时觉得时间过得真慢, 这倒是挺可笑的。 我的意思是……
这自然不是说我感到厌倦无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