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4/4 页)
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
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注'三'鸿范,尚书篇名,箕子为武王陈政道阴阳之法。灾异即咎征之类也。
注'四'征,验也。
注'五'宥,宽也。
注'六'淮南子曰“圣人见是非,若白黑之别于目,清浊之形于耳”也。
注'七'考谓考其功最也。尚书舜典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也。
注'八'前书:“武帝时,汉有天下已七十余年,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人人自爱而重犯法。”音义曰:“时无事,吏不数转,至于子孙而不转职,今仓氏、库氏因以为姓,即仓库吏之后也。”
注'九'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代而后仁。”见论语。
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案验,然后黜退。帝时用明察,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一'浮复上疏曰:“陛下清明履约,率礼无违,自宗室诸王、外家后亲,皆奉遵绳墨,无党埶之名。至或乘牛车,齐于编人。斯固法令整齐,下无作威者也。求之于事,宜以和平,而灾异犹见者,而岂徒然?天道信诚,不可不察。窃见陛下疾往者上威不行,下专国命,即位以来,不用旧典,信刺举之官,黜鼎辅之任,至于有所劾奏,便加免退,覆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陛下以使者为腹心,而使者以从事为耳目,是为尚书之平,决于百石之吏,'二'故髃下苛刻,各自为能。兼以私情容长,憎爱在职,皆竞张空虚,以要时利,故有罪者心不厌服,无咎者坐被空文,不可经盛衰,贻后王也。'三'夫事积久则吏自重。'四'吏安则人自静。传曰:‘五年再闰,天道乃备。’'五'夫以天地之灵,犹五载以成其化,况人道哉!臣浮愚戆,不胜惓惓,愿陛下留心千里之任,省察偏言之奏。”
注'一'刺举即州牧也。
注'二'使者,刺史也。续汉志曰,每州有从事,秩百石。耳目谓令采察也。平谓平决也。
注'三'贻,遗也。
注'四'重犹爱惜也。
注'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行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