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1/4 页)
曹操一听奉先这样问,先是愣了下,旋即却一时沉吟不语。
奉先见曹操有些动摇了,便又对一旁的刘备说:“玄德,卿为座上客,我为阶下囚,难道不能为我说句话吗?”
曹操闻言神色一动,旋即笑说:“呵呵,奉先有什么话只管与孤明说便是,何须劳烦使君;来人呐,为吕将军松绑。”
“且慢!”这时,一旁的主簿王必突然出言阻止,旋即又趋步上前说:“曹公,您难道忘记方才魏续已被您下令斩首了吗?”
曹操一听,顿时回过了神。却见他沉吟了下,又说:“哎呀,孤倒是有意放你一马,可主簿却认为不可,该怎么办呢?”
奉先便又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堪忧;若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曹操不禁沉吟着说:“唔,吕将军所言不无道理。”
这时,一旁的刘备突然说:“不可,明公难道忘记吕布与丁建阳及董太师之间的事了吗?”
曹操点了点头说:“使君说的是啊。”
奉先看着刘备,不屑地嗤了句:“怕只有你这小子才是最不讲信义的人吧。”
最终,奉先不再请求宽恕,而是甘愿等待受死。对于他的作为,我不由微起了嘴角。当初苏秦被刺客所杀,而后在临死之前设下一桩计谋为自己报了仇。奉先此番向曹操求饶的做法,也可谓算是如出一辙。然而,在场的除了吴心之外,再也没有几人能够明白其用意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 揭秘历史(十三)
随即,曹操又问陈宫说:“公台平生自谓智谋有余,如今不知还有何话可说?”
陈宫则看了一眼奉先,说:“是此人先前不肯听我之言,才会落入今日的下场;若肯听我之言突围离去,被擒之人是谁只怕还不一定呢。”
却听高顺突然说:“事已至此,哪来那么多怨言?莫说吕将军不听你之言,换了我也不会听,大不了就是一死罢了!”
陈宫听了高顺的话,立时沉吟不已,旋即又说:“你说的对,大不了就是一死而已,死有何惧!”
曹操闻言,立时感到有些意外,不禁问:“你若死了,你的老母怎么办?”
陈宫则说:“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我老母能否活命,在于明公,而不在于陈宫。”
曹操不禁又问:“那你的妻儿又该怎么办呢?”
陈宫又说:“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嗣;我妻儿能否活命,在于明公,而不在于陈宫。”
曹操顿时默然,心下仿佛一时不知该作何感想。
此时,一旁的荀攸、郭嘉二人也是沉默不语,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心底的思绪却是有些复杂的。他们开始感到有些迷惘了,对于成败的认知也开始颠覆了。
旋即陈宫又说:“无信义之人,终究难成大业;曹公,请下令行刑吧。”
蓦然间,曹操被陈宫此时所表现出的气度感染了,禁不住眼眶有些湿润了起来。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是否真是对的,成败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最后,曹操下令将奉先、陈宫、高顺三人处死,其余人等愿意归降的就予以留用,不愿归降的便放其离去。
吴心带着墨家子弟离开之后,从此开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并潜心为我的圣贤之道寻找合适的传承者。不久后,他收了一名天资聪颖的弟子名叫司马懿,将圣贤之道悉数传授。
此后,荀攸、郭嘉、陈登与我们通谋的事情突然曝露。但曹操却事先不动声色,往后待到大局渐定之时,才寻机将三人逐一除掉。
先是临官渡之战爆发时,曹操心下顾虑孙策会从后方偷袭徐州,便让郭嘉为他想个法子除掉孙策。郭嘉心下虽然有些无奈,却也只得服从。他道:“孙策在江东甚得人心,且江东之人都乐于为他效命。故而他在出行之时常常轻于防备;听说他喜好轻装外出打猎,若派遣几名死士前往刺杀,取其性命翻手之间耳。”
于是,曹操便从武卫军中挑选了几名剑客,让他们前往江东寻机刺杀孙策。其中有一个叫王图的,长得玉树临风,剑术甚为高超。不曾想他竟是来莺儿早年在芳泽阁时的情郎,此刻重聚难免又会擦出火花来。
然而,在此番临出发前。由于二人私会延误了时间,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此曝露。这让曹操感到很是恼怒。原本曹操打算杀掉王图,但在来莺儿以死哀求之下,曹操才最终决定改变了主意。许诺只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