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成了肉泥。
这一场宫廷政变自此消弭,崔胤有功加司徒之职,表奏朱温为东平王。李茂贞听说昭宗复位,入朝来祝贺,无功也得封歧王,自然更加跋扈。孙德昭、董彦弼、周承诲三人功劳最大,各赐李姓,并赐德昭名继昭,赐承诲名继海,三人皆领同平章事,时人称为三使相,权倾一时,中外闻名。
崔胤看这次宫廷大乱又是宦官所为,更加坚定了削减宦官权力的想法,每天在昭宗身边尽说宦官的过错,并且要求和陆扆各领左右神策军。昭宗召李继昭、李彦弼、李继海三人商量,三人自然不依,异口同声说万不可如此,怎可让书生带军。于是崔胤和三使相也有了隔阂。三个人知道朱温是崔胤的外援,便和凤翔李茂贞勾结作为靠山。李茂贞派兵三千进京,被三使相安排做了昭宗卫兵。由此,昭宗已经完全处在李茂贞的掌握中了,崔胤还不知道谨慎从事,一天几次进宫要昭宗下令铲除宦官。三使相暗中指使卫兵们吵闹,说崔胤克扣军饷,缩减冬衣,要昭宗罢免崔胤。崔胤这才知道大事不好,连忙致书朱温,让他即日带兵勤王。
朱温这个时候已经取了河中、晋州、绛州以及河东沁州、泽州、潞州、辽州,威震四方,接到崔胤的书信,立刻回军汴州,准备即日起军入京师。三使相惶惶不可终日,李继海和李彦弼商议要劫持昭宗銮驾前往凤翔,虽然李继昭不同意,但势单力孤,也无可奈何。李继海、李彦弼让亲卫兵把守宫门,不许人进出,自己入见昭宗:“朱温带兵来攻,请陛下速幸凤翔。”昭宗这时也后悔当日不听崔胤之言,更后悔当初三人有功,赐给官爵金帛就可以,何必让他们领军出入禁中。但事已至此,无力回天,支吾着说让朕考虑考虑,想拖延时间。二人哪里肯依,指使军士在宫内放起火来,抢掠财物,然后劫持昭宗直奔凤翔而去,竟比强盗都要凶恶百倍。李茂贞怕事情有变,早就派人在路上接应,自此把昭宗困在凤翔,往来奏折檄文自己都要先看了,再代昭宗回旨。
朱温领兵到了赤水,听说昭宗已经西行到凤翔,便准备回师汴州。唐朝前宰相张浚当年出兵讨伐河东时,李茂贞、韩建二人临阵脱逃,使自己失去了后续支援,被李克用打败导致身败名裂,心中一直怨恨。看现在是个机会,急忙劝说朱温:“华州刺史韩建向来和李茂贞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大军既然已经到了这里,不如趁机出兵华州,以绝后患。”朱温也觉得有理,于是引兵到华州攻打韩建。韩建知道打不过朱温,开城出降,愿意赔偿汴军白银三万两,朱温趁机又得了同华二州。这可是他发家的地方,故地重游,自有一番别样滋味。想自己原来在黄巢的起义军中只不过是个统领,时过境迁,现在已经占了大半中原,手下统兵近百万,这唐朝天下几乎已经如同装在自己口袋里的物件,伸手一探就能拿到。唐朝名义上的皇帝昭宗,其实是个跑路天子,就在前面的凤翔城里,若是趁乱取了昭宗性命,再嫁祸李茂贞,社稷唾手可得。想到这里,朱温不禁恶向胆边生,催动军马朝凤翔城而去。
▲虹桥▲书吧▲。
第69节:后梁枭雄录(69)
歧王李茂贞自从劫了帝驾,李继海、李彦弼寄他篱下,根本说不上话,完全没有了在京城的风光,反倒是李茂贞每天代行皇帝职权,过瘾得不亦乐乎。听说朱温带兵前来,开始还不以为然,矫诏一封令朱温退兵,被朱温撕得粉碎,喝退来使,接连几次都是如此,他这才知道朱温原来也不怀好意,连忙假传圣旨让各地藩镇派兵抵挡朱温。各镇帅这时大都已经知道事件缘由,乐得看好戏,都按兵不动,此计收效甚微。眼看着朱温大军已经浩荡而来,把李茂贞愁得茶饭不思,每天长吁短叹,连代皇帝也做得索然无味了。他手下有一员猛将名叫符道昭,原来随同秦宗权转战南北,骁勇异常,秦宗权兵败后辗转来到凤翔,投在李茂贞麾下。见主帅每日忧愁朱温来攻,慨然而言:“朱温只不过是砀山无赖,时运相济,现在俨然一方豪强了。当日我在秦宗权部下时,曾和他交过手,从来没有败过。他虽然兵多,但只是看上去势大而已,实力不过如此。镇帅请派我出战,我斩他几员主将,吓退汴兵就是了。”李茂贞将信将疑,拨给他一万兵马,让他迎战朱温。
符道昭立即带兵出了凤翔向西行,走到武功县的时候,迎面和朱温前军碰上,于是进入武功县据守,第二天领兵出来迎战。朱温听说凤翔派军来战,大笑着对众将说:“听说人快死的时候,会突然精神起来,叫做回光返照。李茂贞用一万兵马守武功小城,就是他的回光返照啊。”众将士皆振奋,纷纷请命出战。当时葛从周手下四大金刚姚董柳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