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1/4 页)
“于乔,你来看看这封奏疏吧。”
良久,首辅大学士叹息一声将奏疏递给了一旁的谢迁。
徐溥致仕后,刘健当仁不让的继任首辅,而李东阳则进为次辅。谢迁则为第三大学士。
三人在内阁中的地位大概和他们的入阁时间相吻合。
李东阳虽然和谢迁一起入阁,但年纪长些做次辅也是应该的。
刘健没有叫李东阳看而是直接把奏疏递给了谢迁,个中意味十分明确。
因为这封奏疏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谢迁上的,刘健自然而然会让其背后靠山谢迁发表意见。
谢迁从首辅手中接过奏疏展开来看,起初他还神色如常,但越看眉头越皱。
“希贤兄,这奏疏真是谢谨修上的?”
刘健无奈道:“白纸黑字还能有假?他怎么能这么煳涂呢。”
谢迁冷汗直流啊。
以他和谢慎的私交,刘健该不会以为是自己指使的吧?
“希贤兄,恐怕谨修他是一时煳涂。”
刘健冷哼一声道:“他是煳涂,真的是太煳涂了!”
稍顿了顿首辅大人继续说道:“这件事关系到大明国运,他难道不知道鞑靼人一直是我大明心腹之患?要求和鞑靼人互市,这不是养虎为患吗!”
作为内阁首辅,刘健自然要站在高处看问题。
在他看来,鞑靼人是绝不能怀柔的,不然等到其羽翼丰满反咬一口,就够大明朝廷受得。
谢迁也不好再替谢慎辩解。
在他看来谢慎平日里十分睿智,怎么偏偏在这件事上犯了煳涂。
“宾之你也看看吧。”
刘健见谢迁默然不语,心中暗爽,便又把奏疏递给了次辅李东阳。
李东阳接过奏疏看了半晌,却是抚掌大笑道:“希贤兄,这是大好事啊!”
“好事?”
刘健狐疑的看着李东阳,心道这个老狐狸又在搞什么名堂。
“谨修这是二桃杀三士之计啊。”
只一句话,李东阳便让刘健和谢迁恍然大悟。
他二人都饱读经史,对这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自然十分熟悉,原来谢谨修打的是这个主意!
“可这,这真的能行吗?”
刘健还是有些怀疑。
虽然这件事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若是鞑靼人发觉其中有诈和朵颜三卫联合怎么办?
“当然可行。鞑靼人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更不必说和朵颜三卫了。”
“也就是说,这次是解决漠北大患的绝佳机会!”
刘健攥紧了拳头,这事若能成他就将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了!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章 刘健的心思
互市,互市!
刘健攥紧了拳头,眼中射出了两道精光。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虽然觉得谢慎很妖孽,但刘健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样一个妖孽无数次提出了改变大明国运的建议。
从最初的海涂种棉,到请开海禁,再到现在的设互市。
谢慎的每一封奏疏都能写到关键的点上。
“于乔,老夫要把这封奏疏亲自递送到陛下面前!”
按照正常的流程,内阁大学士针对奏疏作了票拟后会送到司礼监由司礼监太监进行批红。
这样一来奏疏的批阅流程就完成了。
但是有些特别重要的奏疏如军情奏报,或者灾情奏报是要亲自呈递给天子御览的。
在刘健看来,谢慎进的这封奏疏就十分重要,由他这个内阁首辅亲自呈递到天子面前十分合适。
从文渊阁到干清宫要穿过整个外朝。
不过刘健享受了在内宫之中乘坐肩舆的特权,并不需要走路。
刘阁老出了文渊阁便坐上肩舆,由内监抬着往干清宫而去。
及到宫殿前,刘阁老将奏疏塞到袖中,施施然走下肩舆,阔步来到丹陛旁。
自有轮值太监前去禀报,不久就折返回来把刘阁老请了进去。
刘健踌躇满志,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的注视下来到东暖阁。
绕过屏风,他却是愣在当场。
谢慎谢谨修竟然就在他的面前!
“陛下。。。。。。”
“元辅莫要惊讶,是朕召谢卿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