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道”字又发生了变化,中间下面这个地方是“首”。“首”,代表人的头面部和梳理过的头发。头上的三竖,表达头顶之上三缕气流,冉冉而上与天相通。就表明还是要与天相连,要把自己的天门敞开,获得天德的能量,那么自身的能量场才能扩展开来,影响和帮助别人,这是在大篆里面反映出来的“道”的含义。
到了小篆的时候,“辵”,即忽行忽止之意。那就是要动了,要开始走路了,光是在那里与天相通还不行。为什么要走呢?因为人们听不进了,听大道的道理已经听不进了,甚至是“大笑之”。“下士闻道,大笑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这就需要这个有道的人,要迈开双腿,走到百姓中间去弘扬,去宣扬、劝导。讲明这个“道”,让别人去遵从,这就是这个时期“道”的含义。
像现在很多人,若劝说他们要服从大道,遵从大道,大道规律是一个最高的规律,违背了就会失败,他们根本不相信,认为我又不信命,我有本事我就行。根本听不进。但是,通过我们的行动,具体去推动,那么对道认识的人就会逐步地增多。当然现在是这样,实际上古代也是这样。像孔子困于陈蔡,在树下面都饿得有气无力了,几个弟子都吵起来了,他不就是在行道嘛,想把自己的仁德思想、礼治的思想推行到六国当中去,去游说六国。但是,那个时候人们已经离道失德了,最高利益是国家的权力,各自为政,争夺利和名,这个时候想去推动,虽然迈开了双脚,进入到了六个国家去游说,但可惜却推行不动。这是小篆时期的这个“道”的含义。
到了繁体字时期,我们就可以看到“道”字的变化就更加激烈。繁体“道”字,“辶”里面是个“首”。
现代人是以大脑的判断作为道的真理,不跟天相连了,而是以自我为主,以后天的智识为最高判断标准,也不经自己的心问一问是不是这样,就仅凭自己的头来做出判断,这是现代的一种解释。
在秦汉和唐时期,这个“道”,一道阳爻“丷”,再加一个自己的“自”,还有“辶”,意思是要服从“一”,根据“一”,根据《易经》的原理、预测,来找到自己的路。看上面两点“丷”,拉开一点就成了个阴爻;下面一横,就是个阳爻,代表了阴卦和阳卦组合,不停地组合就形成了64卦。这里面含着人生的许多道理,所以到现在,很多老百姓就喜欢去求签问卦,实际上就沿自于这种外求的方式,自己都已经不再主动去跟天相通来开发自己的大慧,而依赖于别人的帮助,依赖于方法的运用。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汉字科学性的五个表现方面(3)
比如说前些年的简化字,最后没有推行起来,幸好没有推行。最后把“道”的这个“首”旁,简化成了一把“刀”子,写成了“辺”,拿着刀子走遍天下,就像武打小说里边写的:武林高手第一,看谁能与我争锋,这就是我的“辺”,拿着一把刀子就能杀遍天下。所以说,这个“辺”就太离谱了,非常危险,幸亏给取缔了。实际上,取缔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辺”?根据这六种情况一分析,就可以知道,还是人们体内的精神食粮很匮乏,不知道什么叫“道”,不知道什么叫“德”了。离道失德,失去做人的标准,失去了精神品格的规范,就必定离开大道愈加遥远了。
“德”字的演化:
这是个标准型的“德”字,是繁体字的“德”。它的双人旁“亻”是代表众人,“十”是代表十种善行、十种上善的行为,它里边含有很多的内容,还有四种行为准则:不符合道的,不能去听;不符合道的,不能看,;不符合道的,不能去行动;而且还要一心去做到。为什么要“一心”呢?因为人有三心,中国有句成语:三心二意,人的确有三个心神、两个意神。这三个心,一个叫真我心,叫做真信之心;一个是阳我心,那叫正觉之心;还有一个阴我心,称之为识神之心,就是阴我之心。这三个心谁长期在当家呢?是后天的智识阴我心在当家。它本来是臣子,但是在智能文明教育下它却篡夺了帝位,把真我这个皇帝长期赶到后宫去了,主宰你人们的一生。可以说,很少有人能把自己的真我之心请到君主之位上来坐镇,阳我心长期跟阴我心在互争,阴我心就是不让位。因为阴我心负责指挥的前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它在具体负责。不花大力气,它根本不让,阳我心是柔弱不争,解决不了阴我心的问题。所以,这个三心二意都是存在的,具体就是一个阳意、一个阴意,实际上背后还有一个真意,也是三个。这里,我们就不再深谈。但是,如果按照这十种善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