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全家齐上阵(第1/2 页)
王茂平拿了一个镇上买的杏脯尝了尝,口感很细腻,应该是加了很多蜂蜜和糖,很甜,只能尝到一丝丝杏儿的酸味。
相比较来说王茂平还是更愿意吃自己做出的杏脯,虽然没有镇上买的那么甜,但是更能突出杏儿本身的味道,再加上一丝甘草独特的微甜味道,应该还是有竞争力的。
大家都尝过了从镇上买的蜜饯,王守昌拍板决定就做自己孙子琢磨出来的杏脯“咱们就做这个杏脯。”
“嗯,镇子上做出来的虽然好吃,但咱家二平做的也不差呀!”刘氏说道。
“就是,我觉得二平做的比镇上卖的还要好吃。”大伯母附和道。
“不过,二平,那个特别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呢?”王守昌问道。
“爷爷,那是甘草的味道。”
“就是你和大安春天挖的甘草?”
“嗯,就是那个。”
…………
决定了要做,隔天王茂安就爬上了家里那棵杏树,准备摘杏儿。王家房前屋后一共有三棵杏树。
其中树院子里的杏树最大,已经有十多年的树龄了,杏儿结的很厚,已经快要成熟,本来黄氏想着等熟了之后拿到镇上去还钱,由于要做杏脯,只能提前摘下。
经过一上午的采摘,大约摘了三百斤左右的杏儿。孙氏和刘氏将有虫病的,磕烂的的杏儿挑出。
家里盐和糖要大规模做杏脯的话肯定是不够的。王守昌和黄氏商量着买多少盐和糖还得买两个大缸用来放杏儿。
“爷,奶,盐和糖都多买一些吧。”王茂平说道。
“买那么多做什么,咱家那些杏儿用不了那么多。”黄氏说道。
“奶,咱家那些杏儿大概也就只能一百斤左右的杏脯,也太少了。”
“现在正是杏儿成熟的季节,价格很便宜,咱们可以上村里的其他人家里收一些,做出来的杏脯可以放很久呢,等到了秋天,冬天没有水果的时候,咱们卖的不是更好嘛!”王茂平劝道。
“二平说的也有道理,还是多买一些吧!”王守昌说道。
“可那得多少钱啊?”黄氏有些心疼钱。
“不往出花钱哪有钱可以赚啊。”王守昌看的倒是明白。
第二天,王守昌和黄氏雇用王五爷家的驴车去了镇上,傍晚时分,才返回家,驴车上拉着4个大缸,由于王茂平的父亲和大伯打零工还没回来,家里的几个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几个大缸挪回家。
自家的杏儿并不多,几个人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将杏儿全部洗净,放好盐搅拌均匀的密封在了大缸里。
王广顺和王广兴从镇子上回来时看到院子的的几个大缸,都很震惊。
“老大和老二回来啦!快点进屋。”黄氏看到黑瘦了一圈的两个人有些心疼。
王广兴进屋后把最近赚到的钱交到了黄氏的手里,一共八百文。
“娘,院子里怎么摆了几个大缸?”王广兴问道。
“二平新想出来的点子,做杏脯。”黄氏解释道。
“能行吗?”王广顺问道。
黄氏拿出前两天王茂平做好的杏脯,本来做的就不多,这几天更是被王茂康吃的只剩一点点。两个人都尝了一下,感觉都很不错。
“别说,还真挺好吃。”
晚饭后,王茂平回到房间。躺在床上默默的复习着王守德今天讲的内容。王茂平身体里是个成年人的灵魂,再加上系统边角料的一些作用,学东西要比其他人快了一些。
王茂平目前已经学完了《三字经》、《百家姓》、这两天已经开始学习《幼学琼林》这使得王守德十分的惊喜,也更加确定王茂平有读书的天分。
“二平!”王广顺推门走了进来。
“爹!”
“爹从镇上给你买回来的!”说罢便从怀里取出的一个东西,王茂平一看是一支毛笔。
“爹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毛笔好,伙计给推荐说这个适合刚学写字的孩子,叫什么狼豪笔。”王广顺说道。
王广顺上次回家的时候刚好看见王茂平用高粱杆做的简易笔在地上学写字。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一笔一划的在地上认真的写着,让他这个当父亲的很不是滋味。
从镇上回来的时候王广顺特意去了镇上的墨文斋,是镇上一家卖文房四宝的地方。刚一进门就闻到淡淡的墨的香味儿,王广顺看着自己和往来客人格格不入的装束打扮,显得有些拘谨无措。
伙计倒是没有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