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4 页)
江长远说当初他娘把两个舅舅卖到这里,若无太大意外两人想来应该就在青川。
下了船,拖柳家的人帮忙把柳府的回礼送回去顺便给爹娘捎了信,杜七三人便大喇喇的下了码头进了青川城。
码头之上挨挨挤挤都是人,明显比山水县繁华几倍不止。
杜八深吸一口气,喃喃道:“这人也太多了,这怎么找啊?”
杜七和杜九也甚是头疼,青川城人太多了,找一个堪比大海捞针。
按着杜娘的说法,舅舅们如今已是五十岁出头,若是好运还能活着,若是被人苛待一切不少说。
江长远说的麻子牙婆当年买人的时候就有三十多岁,如今四十年过去,这种坏事干多了的老婆子肯定早死了。不过,目前最好找的线索也是她了。
码头上掮客最多,他们虽然多是为店铺拉客,但消息最是灵通。杜九想了想便提议两个哥哥去找老掮客聊聊。
码头上多是嘴皮子利索的青壮男人,杜七找了一圈儿没看到老的,直接拉了个小的过来。
陶浩笑眯眯的问道:“贵客,要买些什么东西?咱们青川是应有尽有,只要您说的出来我陶浩一定给您找来!保证物美价廉,以后您来了青川肯定来找我!”
杜七恭维的福福手,开门见山的道:“我们是来寻四十年前的亲人,想找个消息灵通的老人问问,若是能提供些什么必有重谢。”
陶浩眼睛一亮,嘴角扯的大大,“哎呦!兄弟,你们这可是找对人了!我爷爷在青川城里生活了一辈子,年轻的时候可是我们这片掮客的头一个。我爷爷要是不知道也没人知道了!”
听陶浩这么一说,杜七他们虽然不全信,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杜七笑道:“那就有劳陶老弟了!”
陶浩和周围的人说了一声,挑起担子便领着杜七三人朝家中走去。
看着越走越偏,杜九突然道:“陶老弟可能不知道我家也是生活在运河边码头的,如今家里也是出了个把个官儿,不说天天见到皇帝,有能耐的也是在京中横着走的。若是起了什么心思去,劝你还是歇歇!”
陶浩一张脸涨的通红,尴尬的看了看三人,颇为无奈的道:“兄弟别躲想。看您们下船时船上的人对您们毕恭毕敬的样子,就知道您们肯定不一般。我们家是真住这儿,这片便宜挨着码头近,家里老爷子喜欢也实在没办法。”
杜九淡淡回道:“如此,是我误会了,请陶老弟莫怪!”
陶浩连连摇头,加快了脚步。
到了一片半旧的院子前,陶浩敲了敲们直接推门进去,对着里面喊道:“爷爷,有客来了!”
屋中蹒跚走出一弯着腰的老者,沧桑的语调慢慢的问道:“谁啊?”
陶浩快走两步扶着老者,“来咱这儿寻亲的,想让您帮忙给看看。”
“哦!快进来吧!”
老者说完引着几人朝屋中走去。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六章 舅舅
为了遮挡寒风,窗户都遮的严严实实,屋中的光线有些暗。
陶老汉让三人坐下,陶浩颠颠的跑去冲了茶水上来坐在了边上。
陶老汉眯着眼睛看过三人,想着刚刚掀帘子进来时看到杜八手腕上的铜钱,心里已经有了大概。
陶老汉扶着桌子坐下,慢慢道:“不知客人从山水县远道而来所谓何事?”
杜八一惊,他们家因着在码头上卖猪肉做生意一家大小一直说的就是官话,口音上根本听不出来,他是怎么知道他们是山水县的人了?
“你怎么知道我们是山水县的人?”
陶老汉笑笑,“刚刚正巧看到小伙子手腕上的铜钱了!你们山水县的护身钱可是顶顶有名,虽说现在不少地方也跟着给孩子带,也多是小孩子,你们这么大年纪肯定是自小带大的。”
山水县的有带护身钱的习俗,更是流传着很多走投无路最后护身钱买了馒头救了一条命,或是护身钱帮忙挡灾之类的故事。如今不少外地人也跟着给孩子带上,杜七他们这么大还乖乖带着的八、九不离十是山水县本地人。
“老汉,好眼神!”
杜七赞了一句便转到了正事上,“今日来也是听说您对青川甚是了解,我们来打听一个人。”
陶老汉点头示意杜七接着说。
“不知您还记得四十多年前广安郡安县发水灾的事情?当时不少流民沿着运河北上正好路过青川城,我们家一对双胞胎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