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房地产评估师、营销人员、影视制作人、股票经营者、计算机软件设计者以及其他类型的自由职业者。下一步我们应该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快职业结构的合理分化,并赋予其相应的经济报酬和社会地位评价,为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提供适宜的温床。
(4)尽管中等收入群体直接体现为其成员的收入水平的高低,但是所有的人都意识到扩大中产阶层的关键因素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当今中国社会,要有效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从教育领域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要积极稳妥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优化专业结构,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使得我们能够为更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教育和素质保障;其二,优化教育结构、平衡教育资源,在率先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即使我们不能在短期内将大多数低素质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打造成中间阶层的后备军,我们起码应该努力使他们的第二代能够获得与他们的未来相称的教育。对教育资源的平等占有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对物质资源的平等占有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为每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机。
有关本项研究的若干说明(1)
在进入对中国中产阶层实证研究的论述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与本项研究有关的问题给予简略的说明。自2002年底起,为了对当前中国新兴的社会阶层——中产阶层能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奖励计划”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项目基金”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都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课题组,课题组由周晓虹教授担任主持人,并聘请了陈友华和风笑天两位教授担任学术指导,参与者则包括了王建平、许荣、张春明、陈曙红、王奕红、连连、沈晖、杜骏飞、胡翼青、王晓燕、王咏、胡正文、周海燕等十数人。
本项研究历时近30个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为时12个月(2003年1月~2003年12月)的时间里,我们收集并在专题研讨会(seminar)上研读了欧美及世界各国数十种有关中产阶层研究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编撰了《“全球中产阶层”研究集粹》。现在,这一《集粹》已经改写成《全球中产阶层报告》一书,作为本书的姊妹篇同时推出。在《全球中产阶层报告》中,我们讨论了中产阶层的理论界定、全球中产阶层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产阶层的主要概念类型,以及全球化与中产阶层的未来;接着,通过对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北欧、日本、俄罗斯、印度、韩国、巴西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研究,在展现全球中产阶层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状况的同时,着力对美国、欧洲和东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产阶层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全方位地探讨了“中产阶层”这一后工业语境中的全球话题。
研究的第二个阶段为时6个月(2004年1月~2004年6月),在这6个月里,通过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武汉的抽样和电话访问系统,我们完成了3038份问卷的调查,并在上述5大城市及苏州和深圳等地先后完成了100多位中产人士及相关成员的个案访谈。
《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的调查问卷共拟定了79个问题,除了个人与家庭的社会背景以外,包含了与中国中产阶层及其发展有关的8个主要问题,这就是身份认同、消费行为、休闲方式、社会交往、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品味、政治参与以及传媒接触等。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本题为《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的著作,其主要章节就是根据这8个方面写成的。
这3038份调查问卷通过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电话访问系统完成。具体抽样方法为:首先从上述五个城市的黄页电话号码簿中获得各城市的电话局号,然后按照各城市电话号码位数(n)与电话局号位数(m)之差(n�m),由计算机自动生成0~10n…m之间的随机数,最后由局号×10n…m+随机数即组成电话号码样本。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最后完成的3038份有效样本进行简单的分析:(1)样本的性别分布:男性样本数为1503人,占有效样本的49�5%;女性样本数为1535人,占有效样本的50�5%。(2)样本的年龄分布:19岁以下的样本数为223人,占有效样本的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