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终是一个腐败重点。2003年,世行在与安政府商讨贷款时提出,希望政府把石油收入公开化。政府当然不愿意,把责任推向石油公司,说那些大公司认为这是商业机密。而与石油公司沟通,他们则又把责任推向安方,说是政府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世行联合了国际支持透明度组织、采矿业收入透明化组织等多边机构,向石油公司施加压力,最终,政府和石油公司均同意收支透明化,并在网站上公开披露。
2004年,由世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牵头,与IBM、花旗、埃克森等全球20多个大公司一起通过了《Equator Principles》(《社会公共责任宣言》),宣布在发展中国家从事商业活动将遵循共同的道德原则,在反腐败、保护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反对雇佣童工、支付最低工资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
这一宣言的通过,是世行近年来推动社会公益的一个重要成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世行在反腐败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
自1996年以来,世行帮助100多个国家,开始了700多项反腐败项目。在世行贷款的一半项目中,有广义的反腐败内容,其中包括加强机构建设、完善法制建设、公共职能上的变革等等。每年,世行都有将近3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加强公共部门的建设,譬如,设立一套审计机构、培训司法官,帮助加强法庭的基础建设等,占到全部新增贷款总额的10%到15%。
同时,制裁了330多个公司和商人,其中,有20多个公司或个人被移交政府追究刑事责任。
世行的独立调查处在2001年升格为廉政调查局,目前有专业人员50多人,每年的预算开支高达1000万美元,超过所有其他多边发展银行之和,至今它先后一共调查了2500个案例。
那里的人大部分是律师和检察官出身,是一群忠诚的“反腐分子”,有一段时间,我既在主管全行的业务,同时还是这个部门的直接上司,调查局内一些人便认为,我的双重角色相当于“左手管右手”,存在“利益冲突”的嫌疑。基于这样的声音,在2002年,我主动放弃了对该局的管辖,而转由主管财务的高级副行长主管。
我认可他们的意见,在一家象世行这样的机构里开展反腐败工作,任何制度和人事上的瑕疵都是不允许的。
世行在反腐败上的积极作为,引起了多种截然不同的议论。
有人认为,世行的做法符合国际社会的潮流,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机构,理应在社会公平发展领域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激进的人士甚至认为,世行应该尽早修改章程,不必在政治干预上有过多的顾虑。
当然,也有人对世行的某些强势行为不以为然,认为有干预内政的嫌疑,很容易成为某种国际势力的工具。
。 想看书来
反腐风暴:最有争议的正义行动(4)
在我看来,世行的做法总的来说是恰当的,并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某种共识。
就具体成果而言,第一,是建立了对内对外的反腐败体系和机制,第二,是根据个案的情况,采取了具体的行动。但是,反腐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世行毕竟只是一家,所以有如何开展国际合作的问题。第三,世行内部的争议已经不再是反腐的必要性,而是如何开展反腐工作,在这点上,仍然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应以该惩罚为主,有人则认为应以帮助为主。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应该双管齐下,防止片面。一方面要警惕以反腐作大旗,以为简单的惩罚就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则要防止执法不严,反腐工作流于形式的结局。
反腐斗争,任重而道远。
【图表】
世行的反腐败体系:
行长
反腐败协调委员会
独立调查局――制裁委员会
公共部门管理局――法律部――审计部
力排众议:恢复“砖头加水泥”的生意(1)
“也许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在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上认识不足,这曾是我们的一把斧头,现在是必须重新把它拾起来的时候了。”
”
世界银行的国际声誉历史上来自于它对基础建设工程,即所谓的“砖头和水泥生意”的支持和资助。
它曾经是“大坝经济”的忠诚信徒。银行的第三任行长名叫尤金·布莱克,他在十三年任期内大力投资基础设施,这位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前任总裁坚信,“有时,一个水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