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之势。”
“久仰,久仰。”周瑜嘴上虽是这般说来,眼光却不住看向身后之人,似有询问之意。李兰顺着他目光看去,见那人面目和蔼;气度虽然不凡;却很有几分忠厚;少了些豪气,料想便是鲁肃,鲁子敬。
鲁肃听着刘备介绍,也很疑惑,前几番来访都不曾见过此人,也不曾听有这号人物,看见周瑜眼色询问,也只好微微摇头,确实不知。虽然他二人对李兰丝毫不知,可李兰却对他们了如指掌,上前道:“兰深慕都督威名,今日一见足慰平生。”
周瑜见鲁肃也不知李兰来历,只当作是后进末学,并不在意,礼貌上客气两句,又随刘备转向他人。等诸人介绍完毕,刘封又上前道:“帐中已经设好宴席,请父亲与都督前往入席。”刘备应了一声,又与周瑜并肩而入。
入帐之后,分宾主,按位次坐下,周瑜,鲁肃二人远来是客人,刘备,孔明等频频劝酒。数巡之后,刘备又复举杯道:“赤壁一战;都督运筹帷幄;曹贼丧胆。备在此敬都督。”众人也皆道:“敬大都督。”
周瑜满饮之后,乃问道:“豫州移兵在此,莫非有取南郡之意否?”刘备忙答道:“闻都督欲取南郡,故来相助。若都督不取,备必取之。”
周瑜闻言纵声大笑,道:“吾东吴久欲吞并汉江,今南郡已在掌中,如何不取?”孔明此刻在其对面接口道:“胜负不可预定。曹操临归,令曹仁守南郡等处,必有奇计;更兼曹仁勇不可当:但恐都督不能取耳。”
周瑜冷笑几声,斜视孔明道:“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豫州取。”李兰听他这句话,知道又中了孔明激将之计。果然孔明立刻大声道:“子敬、众人在此为证,都督休悔。”
鲁肃还在犹豫之间,却听周瑜拍案道:“大丈夫一言既出,何悔之有!”孔明也哈哈笑道:“都督此言,甚是公论。先让东吴去取;若不下,主公取之,有何不可!”
周瑜看着孔明一脸欢笑,知他是想取笑东吴未必能战胜曹仁,夺取南郡,不由胸中微恼,乃起身喊道:“吾便与汝击掌为誓。”孔明自然求之不得,上前击掌而三,然后还座。
周瑜此行本就是为南郡而来,既然定下盟约,便向刘备告辞:“今日有扰豫州;异日设宴请豫州到南郡城中一聚。”刘备也出言挽留几番,周瑜再三要走,只好又复带着众人送周瑜,鲁肃出来,直至辕门才持手而别。
看着周瑜远去,张飞随即大声嚷道:“军师岂能让吴兵抢先?某愿领三千铁骑取那曹仁小儿首级;并南郡献给大哥。”刘备也满面疑惑地看着孔明,问道:“却才军师教备如此回答,虽一时说了,展转寻思,于理未然。我今孤穷一身,无置足之地,欲得南郡,权且容身;若先教周瑜取了,城池已属东吴矣,却如何得住?”
孔明仍旧是羽扇轻摇,并不回答,莫测高深。
第十八章
孔明听着刘备,张飞的询问,却不愿意直言做答。在席间他不止一次偷眼打量李兰,似乎对自己激将周瑜都了如指掌。如今众人脸上都有疑惑之色,也只有李兰不觉怪异,难道他已料到自己心中谋划?孔明随即对着李兰道:“经纬以为如何?”
李兰没有想到孔明会开口来问自己,微微一愣,一时找不到回答,冲口道:“军师早有良策;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能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
“哦?”刘备又满脸疑惑地看向我,问道:“两位先生在打何哑谜,何不说将出来,免得众人忧心。”
孔明乃向刘备耳际密语一阵,刘备顿时眉开眼笑,连声道:“原来军师心中早有筹划,却反教备如此担心。”随后又将李兰审视一番,道:“今日就此散去,诸位且各自回帐候命。”说罢便与孔明携手而去。
众人也陆续散去,只剩关羽父子,张飞和李兰。张飞不明就里,急得呼呼直出大气,对着孔明的背影怒道:“二哥,那人又尽弄些玄虚,大哥怎么总是偏信于他?”
“三弟慎言。”关羽瞟了李兰一眼,缓缓道:“孔明自有良策,想是十分机密,怎可当众说出?你我且各自回营,若是不能取得南郡,再言不迟。”张飞点头答应道:“二哥说的是,倘若得不到南郡,看俺怎么收拾那村夫。”随即快步而去。
关羽又听张飞出言不善,乃对李兰道:“三弟就是这等脾气,先生切莫见怪。”李兰急忙道:“这才是三将军男儿本色。”关羽点头代张飞道了声谢,便与李兰一起步行回营。
行出不远,关羽便又问道:“适才听军师与先生言语,似乎先生对军师心意甚是了解,关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